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zt:北宋三衙武將之地位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北宋三衙在俸祿、恩蔭、禮制等方面始終享有較高的待遇,但其政治地位卻以仁宗朝“慶曆新政”為界,經過了由低重新趨高的變化過程,中經英宗、神宗、哲宗三朝,至徽宗朝達到頂點。不過,由於北宋以“重文輕武”為國策,嚴禁武人干政,其作用被嚴格限制在軍事領域,參政、議政權基本上被剝奪。但由於三衙處於統領京畿禁軍的特殊地位,其在皇權更迭的當中亦不可避免地揮著難以低估的影響。特別是從仁宗朝之後,往往是與宰相同心協力,有利、有節地揮了其握有軍事實力的威懾力,多次起到了穩定當時政局的良好作用。這是北宋政治運作趨向文明化、理性化的重要體現之一。

北宋三衙,指的是分統禁軍的殿前司和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從總體上看,北宋統治者鑑於唐末五代武夫橫行,長槍大劍指揮政治的歷史教訓,注意樹立宰相、樞密使等文臣的權威,以文制武,防範武將,並有意識地引導社會價值觀向重文輕武轉變,從而使得管軍將帥的地位相比於五代而言生了顯而易見的下降,所謂:“祖宗時,武臣莫尊三衙,見大臣必執挺趨庭,肅揖而退,非文具也,以為等威不如是之嚴,不足以相制。”[1](卷1《行在越州條具時政》)

不過,北宋一代,三衙的地位儘管不如五代,但亦不應作過低估計。因為北宋立國開封四戰之地,“國依兵而立”[2](卷24《論國計奏事》)又與遼、西夏生連綿不斷的戰爭,重視將帥勢所必然。三衙,作為“總領中外師旅,內以彈壓貔虎,外以威服夷夏,職任至重”[3](卷45《乞定差管軍臣僚札子》)的“武臣極任”,[4](職官三二之七)其地位之重不言可知。對此,南宋學者章如愚在《群書考索》續集卷44中即準確地概括說:“是故見宰執而聲揖,禮也。至其後則惟橫杖矣;見兩制而連騎通名,至其後則又分道矣。至於熙寧,待遇之禮繼於二府,至有寺監召之而不可得者。籲!何其重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