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內心已是無比憤怒了,當然他不是針對眼前的這個商人,而是對朝庭的官員。
特別是東林黨徒,這些人不顧國家利益,爭權奪利,為一已私利,在朝堂上欺下瞞上,罔顧事實,用臆想的結果來左右朝庭的政策。
就拿廣交會這件事來說,原本的交易會進行得好好的,現在卻找各種藉口破壞廣交會的正常進行,他們這樣一鬧,不但扼殺了正常的外貿往來,減少了關稅收入,還助長了不法商人勾結番人危害國家根基。
偽善,不僅是偽善,他們還是助紂為虐、摧毀長城的罪魁禍首。
袁方無心再聽眼前的商人說下去了,他轉身向外而走。
“這位客官,如果不滿意裡面還有新貨。”
袁方一步都沒有停留,邁著大步走出了這家瓷器店,永曰布緊隨其後。
出了瓷器店,袁方已無心再去逛街,按原路回到三岔路口。李元慶還在路口等候,機靈的手下已經向他稟報了袁方的動向,袁方剛到路口,李元慶就迎了上去。
“制軍大人,你總算是回來了,讓我好擔心呀!”
袁方道:“這有何好擔心的呀?我只是進了幾家店而已。”
李元慶語氣中充滿了擔心:“制軍大人,剛才你怒氣衝衝地從瓷器店出來,是不是那家店主惹惱了你,要不要我帶人去教訓教訓他?”
“你們可不能亂來!”袁方呵斥了一聲,他知道剛才自己發怒不關瓷器店老闆的事,與眼前的李元慶更加沒關係,不能把氣撒在李元慶身上,於是他把語氣緩和下來,“你還蠻有頭腦,知道派人暗中保護我,是一塊做護衛的料。”
李元慶呵呵笑道:“保護制軍大人是屬下的職責。”
袁方對李元慶的表現很滿意,有心想把他調到自己身邊,於是問道:“你願不願意離開香山澳跟著我?”
“願意。”
袁方強調:“跟著我可是要走南闖北的,說不定將來還要面對面跟北方的韃子交戰,你還願意嗎?”
李元慶毫不猶豫地答道:“跟著制軍大人,就是赴湯蹈火屬下也願意!”
袁方一拳打在李元慶的肩上:“好小子,有出息!等我到了總督府就下函把你調到我身邊,擔任我的護衛隊隊長。”
李元慶提出要求:“做隊長可以,人必須用我自已的。”
袁方很滿意,說他有頭腦還真有頭腦,知道用自己的人可靠。於是答應了他的請求,同時承諾,他調離後,香山主薄的空缺由他推薦的人補上。
李無慶問:“屆時我要帶多少人去?”
袁方道:“五十人足已。最好有能征善戰的番人在其中。”
“為何要有番人?”李元慶問。
“番人作戰勇敢,又無後顧之憂。”
這一點李元慶到是認同,就他所熟知的番人,都沒有大明的百姓那麼有家庭觀念。
出於自已的職責,李元慶又問:“制軍大人,剛才你從胡椒店出來,是不是想買胡椒?”
好小子,什麼你都知道,袁方看了一眼李元慶,道:“買倒是想買,就是貴了點。”
李元慶問:“那個老頭給你開價多少?”
“十幾兩銀子一斤。”
李元慶道:“什麼!?他好大的膽子,競敢十幾兩一斤的價格買給制軍大人,我現在就帶人去抄了他的店!”
袁方連忙制止,“沒那麼嚴重,人家只是開了個價而已,你就去把人家的店抄了。那個老頭真的給我抬高了價錢?”
袁方還是關心胡椒的價格,並不在意老人有沒有欺騙自己。
李元慶答:“那倒沒有,市價就是十幾兩一斤,存貨不多的時候,還賣過二十兩一斤的。”
袁方批評道:“人家公買公賣,你更不應該去抄人家的店。”
李元慶解釋道:“你可不知,他們的進價會有多便宜。”
袁方當然想知道,所以他問:“我聽那個老人家說,胡椒的價格分好幾種,有果阿的,有柯枝的,還有古裡的,價格都不同。對嗎?”
“沒錯。”李元慶點點頭,“從果阿來的胡椒,在當地只須要二兩銀子就可以買到一百石,在柯枝國五兩銀子可以買到四百斤,古裡國的價格我不清楚,也都是差不多的。”
暴利!商家一轉手就是一本萬利。袁方在內心惡狠狠的罵道。他轉念一想,這難道不是一個商機嗎?自已也建立一支遠洋船隊,把大明的貨物運往南洋,然後再從那裡把胡椒運過來,這樣既能解決胡椒問題,又可以大賺一筆。
“制軍大人,我們還去哪裡?”正當袁方思考的時候,李元慶卻來向袁方請示。
“打道回府!”袁方揮揮手。
“是,打道回府。”
回到衙門,衙差稟報,一名錦衣衛百戶正在等袁方。
袁方見到這位錦衣衛百戶,他自報家門,是京城錦衣衛系統的百戶。
袁方判斷這個百戶是魏忠賢派來聯絡自己的,因為在南方的錦衣衛都歸屬南京錦衣衛,京城錦衣衛很少派來這邊。
袁方沒有多問什麼,直接把他帶進了密室。
袁方坐下後,錦衣衛百戶拿出一封信遞給袁方。
“袁大人,這是魏公公讓我轉交給你的信。”
袁方接過信示意百戶也坐了,便自己看起信來。
信很短,就是告訴袁方,現在整個大明都在砸東林書院,兩廣之地也不能例外,魏忠賢要求袁方督辦此事,不能放過一座東林書院。
信的最後有一段話,讓袁方有什麼回話可以讓送信的百戶轉達。
袁方看完信問百戶:“你何時回京?”
“回袁大人話,在下南下辦案已半月,現所辦之案己了結,隨時可以啟程返京,就等大人的指令。”
袁方道:“你在此稍候,我寫一封回信給你帶回去,你必須親自交給廠公。”
袁方讓李元慶好生接待錦衣衛百戶,他自己開始給魏忠賢寫回信。
……臣初到兩廣,巡查了江門、香山澳兩地,這裡的狀況甚是堪憂。
一,水師戒備不嚴,戰船陳舊待修,軍中缺餉嚴重,兵士編員不滿;
二,天啟初年,廣東關稅四萬,今稅收萎縮二萬,蓋因東林阻擾香山澳葡商參加廣交會所至,他們以葡人修築炮臺為由,卻不去制止葡人的行為,而是阻隔葡商進入廣卅,偽稱防止葡人犯我大明疆土,實則鼓動地方奸商暗勾葡人擾亂正常關貿交易。此乃損毀大明利益,肥了東林之私慾;
另,廣州發生米荒,臣已採取一些補救措施,但是急需從湖廣調撥大米以緩廣州之需,此事已上奏皇上,請廠公督辦;
又,兩廣問題尚未涉及,容後再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