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年,十月十二,城陽區。
“啊哦呃,一嗚籲……”
白沙河以南的一個村子裡,朗朗的童聲從一間寬敞的屋子裡面傳出來。
當初東海商社與即墨官府達成的協議成功地得到了執行,即墨縣墨水河以南的區域被悄悄劃給東海商社管理,統合部把這一片命名為城陽區,也就是(即墨)城(南)陽的意思。
今年收秋稅時,畢慶春忍痛派了手下負責城南一片的稅吏,帶著東海商社派出的管理人員,挨個去墨水河以南的村子通知收稅的人換了。村民們對這種事倒也習以為常,沒太奇怪,輕鬆地就接受了這一事實。
根據東海商社前一陣子的調查,城陽區有十多個大小村落,兩千餘戶居民,人口數差不多有一萬多。其中,大部分村子都在墨水河以南、嶗山以北的區域,後世繁華的青島市區人煙很少。不過,商社雖然獲得了即墨官府讓渡的管理權,但實際上只是取得了收稅權,並沒有管轄權,是沒法充分利用這些人力的。
金亡後,官府職能衰退,這片區域登記在冊的居民不過幾百戶,比實際上要少不少。但程知縣他們自然不會乖乖按這樣的資料收稅,既然人丁難以統計,他們乾脆把所有稅收都攤到了田賦中,按田地質量徵收定額稅。
耕地沒法藏起來,因此之前的稅吏們在城陽區統計出了四萬多畝的應納稅土地。一般來說,普通地塊每畝收兩鬥,沿河地塊收三鬥,水田收四鬥。(鬥是容積單位,十鬥等於一石,一石也就是120斤。這單位制真蛋疼)。這個比例差不多是十稅二,要比宋金時期的正稅高得多。但後者往往還在正稅之外有許多加耗攤派,執行過程中還有很多不足為外人道的地方,什麼稅吏吃拿卡要、淋尖踢斛,還有跟大戶串通吃裡扒外啦,一堆齷齪事。實際上農民的負擔不會低多少,只不過到不了朝廷手裡罷了。當然也不是說即墨縣的稅吏就清白了,只不過上面有人直接盯著,下手沒那麼黑而已。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