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蓆棚分為兩處,一邊是男子在吃飯,一邊是婦女。
明顯,男比女多,桌椅不夠用,就蹲坐在地上,捧著大碗吃。
按照朝廷的指示,只要出工,男女都管飯,不管你幹多幹少。甚至於,帶著的小孩子,也給飯吃,或是給糧代替。
好歹能幹點活兒,比設大粥棚白給強多了。這個道理懂了,官府也就不會吝嗇,反正不是自家的。
當然,以工代賑的規模太大,官府也不可能招來廚子,炒菜做飯地供給民工。
李邦華走進蓆棚,先到大鍋旁看了看。
鍋裡是稀飯,比粥稠,比干飯要稀,是米和著土豆、蕃薯煮的。稀飯里加了少許的鹽,既是飯,又是菜。
樣子不好看,說得不好聽象是豬食,可在災害之年,特別是對經歷過災荒的百姓來說,卻是美味。
草根、樹皮,甚至是不知名的野草,但凡能填進肚子的,在鬧災時,都是人人爭搶。
飯管夠吃,剩下的到晚上都分給百姓。正因如此,民工們吃起來不急,還有心思在聊天說笑。
就是這樣的精神狀態,在以往的災害之年,也是很少見到的。
煮飯的也是民工,一個粗壯的婦女看著李邦華,粗聲大氣地問道:“沒帶碗嗎?”
李邦華笑著擺手,說道:“本,嗯,我吃過了,到這裡歇息一下。”
婦女不以為意,正好走來一個民工,她拎起大勺子給人盛飯,不再理會李邦華。
李邦華找了個空地,坐下來象是休息,耳朵卻聽著民工們的議論。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