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的效果很好,古斯塔夫的野蠻騎兵打得中歐、西歐的文明火槍騎兵屁滾尿流。
於是,大家都退化了,放棄高大上的火槍,掄起刀子,玩起了騎砍肉搏。
不就是玩野蠻嘛,朱由校覺得很對自己的脾氣。教不會建奴文明,那就用野蠻打哭你們。
當然,他也知道自己只是個理論高手,但實踐也有人去幹哪!皇帝嘛,沒人敢不重視他的聖旨。
京郊牧馬廠附近,空曠的原野卻並不寂寥,反倒是人喊馬嘶,喧囂震天。
戰馬在嘶叫,蹄聲轟鳴,一排一排的騎士以緊挨著隊形賓士往來,灰塵瀰漫在空中,使視野變得模糊不清。
京營龍騎營新任參將金日觀站在高高的瞭望塔上,不時舉起望遠鏡,觀察著各隊的訓練情況,不斷口述著,由旁邊的文書記錄。
“第一隊的速度快了,隊形不夠緊密;第二隊還算可以,第三隊的隊形——娘…的,怎麼亂七八糟的……”
等到訓練結束,金日觀才下了瞭望塔,嗓子都幹得冒煙,準備喝點水,再去訓訓那幫軍官。
“曹大人,您啥時來的?”剛要伸手去摘掛著的水壺,抬頭就看見總兵曹文詔,金日觀趕緊拱手施禮。
曹文詔笑了笑,示意他先喝水,緩緩說道:“看了一會兒,進步還是很大的。”
金日觀仰脖咕咚咕咚連灌幾大口,連嘴角的水滴也不擦,便開口說道:“從二十匹,到現在的四十匹,倒是比開始強多了,但離萬歲說的還差得遠啊!”
“萬歲也只是比喻,不是必須的要求。”曹文詔輕輕搖了搖頭,說道:“膝蓋碰膝蓋,太困難了。依某看,這速度嘛,也可以降下來一些。”
事實上,牆式衝鋒的騎兵要保持隊形的話,在速度上就要低於傳統騎兵。
但這不是問題,因為他們不是用來衝擊步兵方陣,也不是用於追擊敵騎的。
按照朱由校的設想和建議,如牆行進的騎兵佇列主要是和敵人的騎兵進行對沖肉搏,而傳統騎兵的隊形較為鬆散,正是其弱點。
所以,就算你騎術高明,也不得不同時面對好幾把砍殺過來的兵器。說得再直白一點,就是群毆。
而騎兵牆戰術的精髓就在於此,透過組織、紀律和訓練,使二流騎兵形成集體作戰的優勢,變成一架戰爭機器,絞殺能在馬背上耍雜技的敵人。
那如果敵人也採用騎兵牆戰術呢,軍事專家笑了,朱由校也樂了。
簡單的很,兩牆相碰,誰也好不了,就是一場消耗戰。我損失一百,你也得倒下八十。
而遊牧、漁獵民族和文明農耕國家拼消耗,跟自殺好象沒有什麼區別吧?
顯然,曹文詔對騎兵牆戰術的理解,要比金日觀深得多。因為皇帝對他的信重,給了他直奏之權,兩下交流得甚是融洽。
朱由校目光長遠,知識廣泛,卻是粗疏而不細。
但這問題不大,他只要提出建議和設想,再安排人去實踐,去拾遺補缺,照樣能付諸實施。
面對金日觀有些疑惑的眼神,曹文詔笑了笑,往草地上隨便一坐,又伸手示意他也坐下來。
用手裡的馬鞭柄在草地上劃了一條線,又戳了很多小洞,曹文詔開口解說道:“騎兵牆平推過去,面對的是敵人鬆散的騎兵,除了轉身逃跑,很難脫離。”
“對砍的結果大概就是一換一,甚至是沒有損傷。敵人騎術再精湛,武藝再高強,也沒法施展……”
“某要在每一隊中加一到兩名執旗手,平舉槍旗向前,作為本隊騎兵的參照,保證佇列的相對整齊,以及前進的速度。他們還可以起到聚攏散騎的作用……”
“因為是騎兵對殺,敵人在馬上用的短弓傷害有限,騎兵可著輕甲以減輕戰馬負重,提高速度……”
“騎兵牆戰術的精髓是集體作戰,在狹路相逢時以多打少。所以,騎術、裝備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紀律、組織和訓練。只要明白了這一點……”
金日觀連連點頭,曹文詔這番深入淺出的講解,可謂是醍醐灌頂,使他完全明白了騎兵牆戰術的要領。
說白了,就是群毆。沒有密集佇列時,倒是也可以幾個騎兵打一個敵人。但那不是同時攻擊,總會給敵人逐個抵擋施展騎術和武技的機會。
現在呢,你騎術再精湛,武技再高強,就是能在馬上耍雜技,也不能從密集佇列中的小縫裡鑽過去呀!
不逃跑的話,那就拼殺吧,同時砍過來兩三把刀,或是刺過來兩三個槍尖,是誰也得害怕吧?
而且,既然不是靠衝擊力獲勝,速度稍慢點也影響不大。
關鍵還是在協調一致,幾十騎,甚至是上百騎有如一個整體,平推過去碾壓敵人。
“現在——”金日觀不太確定地問道:“我軍的騎術算是基本上達到要求了吧?”
曹文詔哈哈一笑,說道:“在馬上穩得住,掄得動刀,自然是可以呀!”
金日觀長出了一口氣,也笑了起來,“那接下來就著重練習步調一致地賓士前進。還有,大人所說的旗手指引,末將覺得是個好辦法。”
曹文詔利索地挺身站起,笑著說道:“萬歲之前還希望能一年速成,現在看來,倒也是大有可能。”
“末將繼續努力,力爭不負萬歲所期。”金日觀精神為之一振,慨然保證。
……………………
一年速成更好,兩年三年,朕也等得起。
御書房內,朱由校正在召見孫元化、張燾。
這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召見,宣告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煤鋼聯合體的誕生,也可以看作是工業化的開端。
坩堝鍊鋼的規模和產量在不斷擴大,但運輸和購買原料的成本卻難以降低。
而有了焦炭後,使得傳統的木炭燃料能夠被替代,這就為在永平府和遵化(現唐山)建立煤鋼聯合體奠定了基礎。
遵化鐵冶自唐朝時即有開採,在長期的生產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力量的經驗。
到了明朝,遵化鐵冶廠大約在永樂初年興建,到萬曆年間停工封廠,歷時二百餘年。
在全盛之時,鐵廠的夫匠達到2560名,每年鍊鐵常額為二十萬斤,最高達到三十萬斤,成為明朝時期北方最大的冶鐵廠。
遵化境內不僅鐵礦石數量多,還有產於水門口的冶鐵的助熔劑螢石,為鍊鐵提供了必備的原材料。
而停工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機構龐雜,費用過大;二是百年來濫砍亂伐,導致薪炭貧乏;三是其它地區冶鐵業的發展,市場上能供應更多的鐵料。
說完了鐵,再說煤,依然是在後世的唐山境內,明朝時的開平中屯衛。按照地理位置,朱由校認為應該是屬於後世大名鼎鼎的開灤煤礦。
而開平煤田的開採,也是興盛於明朝。開平至趙各莊北部長山腳下,從地面挖下十幾米便可見到煤炭。
因此,挖煤者日盛,挖煤小井成百上千,幾十裡內晝夜燈火照耀,聚集了天南地北來此謀生的煤工。
明朝名臣于謙在鎮守北京期間,往返於開平至北京之間,見到連綿數十里的煤井和煤工的艱辛,感慨萬千,留下一首《詠煤炭》詩: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烘爐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朱由校看過孫元化領銜上奏的題本,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意思規劃佈置,感到十分滿意,命宮人取過早已預備好的他的建議和御筆親書“唐山煤鋼聯合廠”。
“張卿知曉原遵化鐵冶廠停工原因,又有興利除弊的辦法,朕甚欣慰。”
朱由校看著張燾,帶著和煦的笑容,交代道:“此番重開聯合廠,一是多鍊鋼鐵以資軍用;二是招募工人、安置百姓;三是多種經營,既生產又研究,提高科技水平。”
張燾躬身接過宮人轉遞過來的檔案和御筆題書,向皇帝施禮道:“微臣明白,定殫精竭慮,不負萬歲所期。”
朱由校微笑頜首,也不再囉嗦,反正都寫在檔案裡了,張燾自會去做。而聯合廠也會從遵化派少量兵丁保衛,更安全,也更能保密。
轉向孫元化,朱由校緩緩說道:“鷹銃的打造還要加快,哪怕暫時停下萬勝銃的工作,也要保證年底前要拔付給遼鎮和東江鎮的數量。”
孫元化趕忙躬身答道:“微臣已命兵器火藥局實行三班輪值,正日夜趕工。按照目前的產量估算,不僅能保證拔付數量,還會有超額。”
“如此便好,孫卿辛苦了。”朱由校輕輕長出了一口氣,說道:“等到冬天河水結凍,建奴怕是要再度開戰。沒有足夠的武器裝備,如何保證勝利?”
雖然在旅順堡和滿浦、昌城的作戰中取得了勝利,但這並不會阻止建奴冬季開戰的行動,至少朱由校是這樣分析判斷的。
不僅僅是寧遠和覺華,東江鎮的佔領地,甚至是近海島嶼,也都有被進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