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45節

熱門小說推薦

朱祐樘這個皇帝自然不可能做資本家,當即望向在場的幾個女人鼓勵道:“大明的皇位將來必定屬於太子,只是你們的兒子想要多分一些股分,那麼就得將手上的企業做大做強!當然,如果你們想自己兒子平平淡淡過日子,朕亦可以給他們一塊封地,跟太宗皇帝所制定的親王規矩那般在封地錦食玉食!”

大明宗藩制度其實是有利有弊,雖然宗藩的人數成為原先歷史壓死大明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宗藩的存在其實避免三家分晉等情況出現。

不過到了如今,他已經陸續將大明宗藩的大部分宗人解放出來,讓那幫已經屬於遠親的宗藩投入於大明王朝的建設中。

其實對他們太宗皇帝一脈真正存在威脅的是近支,像靖江王府連太祖血脈都不是,那麼朝廷就沒有必要一直養著這近萬人口。

朱祐樘知道確實要防曲沃代翼的情況出現,但既然圈養幾十萬宗室的弊病更大,自然是要進行適當的取捨。

針對自己這幫兒子,他並不打算對他們進行圈養,不想他們成為華夏混吃等死的廢人,所以從小便開始培養他們的經商天賦,成為一個傑出的企業家。

朱祐樘在皇位上堅持嫡長制,所以從小便讓其他幾個兒子遠離政治,而是朝著財閥的方向努力,從而幫著推動大明王朝向前發展。

“臣妾謹記,一定不會辜負皇帝的期待!”靜妃等妃子深知皇帝的良苦用心,亦是規規矩矩地表態道。

她們自然是反對分封制的,儘管兒子是衣食無憂,但想要踏出封地一步都要打報告,而根本不可能再有返京的機會。

反觀她們能夠將企業經營好,不僅可以給兒子將來謀得一份好差事,而且還可以讓自己兒子亦是多一份傳承。

朱祐樘的目光落到蘇允兒身上,於是進行叮囑道:“朕日前聽聞如今股市投機過熱,現在情況可有好轉?”

“臣妾近期陸續將手裡不少股票丟擲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住京城交易所的投機情緒,所以京城這邊其實還是良性的,特別咱們幾間重點企業著實賺錢。只是蘇州那邊的股市明顯過熱,聽聞不少富紳僱傭南洋僕耕地,專職於炒股,而今我孃家蘇氏絲綢的市值竟然已經超過聯合紡織!”蘇允兒苦澀一笑,亦是認真地彙報起來。

雖然北京交易所早在弘治十年便建立,而且取得巨大的成功。因地域的關係,江南的富紳想要參與股票交易相對比較困難,畢竟過來北京城一趟並不容易。

在多年連續的申請之下,朝廷於弘治十五年一口氣批了南京交易所、蘇州交易所、杭州交易所和廣州交易所四個地方交易所,讓更多的國民能夠參與進來,同時為這些區域的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

其中蘇州交易所自誕生之日起,便是五大所交易所最為活躍的交易所,股價的波動明顯過大,而估值水準更是冠絕全國。

以蘇氏絲綢為例,雖然蘇氏絲綢每年的利潤十分可觀,但絲綢存在著很多的競品,而且這種上層市場的需求容易飽和。

反觀聯合紡織不僅佔據大明棉布市場龍頭老二的位置,而且大量的棉布出口到海外,甚至比皇家棉布做得還要好。

結果呢?在江南富紳們的瘋狂炒作之下,蘇氏絲綢的市值竟然超過更有前景且賺錢的聯合紡織,這種估值明顯不合理。

只是皇家內庫的股份主要集中在北京交易所這邊,而且兩地的距離過遠,他們想要透過拋售的方式給股市降溫會比較困難。

朱祐樘臉上露出苦澀之色,發現這個江南果然不安分。

即便大明王朝變得越來越好,但其實還會衍生各種問題。國人好賭,這確實是一個無法解決的頑疾,而今的股市恰好給這幫人投機的場所。

朱祐樘知曉有些事情不能干預太多,亦是說出自己的做法道:“朕已經著令戶部提高蘇州交易所的印花稅,同時打擊一些試圖操縱股市的行為,但朕心裡還是隱隱有種不安!”

雖然蘇州交易所的投機過熱是一個問題,但朝廷一直透過印花稅徵稅,所以蘇州交易所這種現象反倒讓朝廷受益。

若說大明朝廷如今最大的底氣是什麼,那便是擁有十分健康的財政體系,完全可以面對任何的突發事件。

“陛下,蘇氏絲綢這些年確實十分賺錢,而蘇氏絲綢是蘇州交易所的門面。那邊的投資者沒有更好的選擇,所以才會搶購蘇氏絲綢,臣妾倒認為這是好現象,那些泡沫亦會慢慢消化的!”香妃韓幼英又添一杯新茶,顯得十分樂觀道。

醫妃輕輕地點頭,亦是認可這個看法。

雖然都是交易所,但北京交易所能提供皇家船業、皇家紡織和聯合紡織這種優質的股票,而蘇州等地的企業起步比較晚,只能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王。

朱祐樘自然清楚現在代表世界科技的企業在北京交易所,伸手端起茶杯帶著一絲憂慮道:“民眾信心這個東西建起來很難,但喪失卻很容易。都說花無百日好,誰都保不準會出現什麼突發事件,咱亦得做一些壞的打算!”

他倒不太擔心北京交易所,畢竟而今的北京交易所等同於後世某國的科技含量很高的交易所,但蘇州交易所讓他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華夏從來都不缺投機分子,而今大明王朝獨霸四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海上霸主,這裡的紅利其實是十分可觀的。

由於這些年各行各業都賺錢,所以哪怕再蠢的人進入市場,他們都可以成為股神。

只是華夏的股市並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一旦出現系統性風險,那麼股市便很可能出現大跌,而屆時又得有一批激進的投機者遭殃。幾年前,他們可以將破產的百姓送往黃金盆地,但現在黃金盆地已經瓜分完畢,而且現階段不宜繼續往美洲大陸送人。

正是如此,他既要防範著蘇州交易所可能出現的股災,同時需要做好最壞的準備,這幫破產者此次得往哪裡送?

靜妃蘇允兒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儘管她十分聰慧,但終究沒有見過股市的大風浪,所以並不是十分明白朱祐樘的擔憂。

稍晚時候,三個兒子來到了這裡。

由於今天是靜妃的生辰,所以朱祐樘在西苑為靜妃小小地慶祝一番。

隨著皇家成員是越來越多,這生辰宴幾乎是每個月都有,亦是給皇家帶來了幾分溫馨。

因靜妃喜歡燒烤,所以今日便在聽潮閣前,舉辦著一場別具一格的燒烤派對,而這裡的食材和香料自然是應有盡有。

“父皇,這是兒臣為您烤制的,還請您嚐嚐!”朱厚烽是靜妃所出,顯得討好地送過來一串烤得金黃的雞翅。

朱祐樘看著眼前的幾個兒子,亦是不由感到一陣唏噓。

彷彿昨日還在呦呦待哺,眨眼間他們一個個都已經長大成人,特別自己的長公主亦是到了招駙馬的年紀。

朱祐樘從托盤拿起剛剛烤好的雞翅,便是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

“皇父,孩兒有一事不明,還請皇父賜教!”朱厚烽並沒有離開,而是一本正經地道。

朱祐樘對付女兒跟男子是截然不同的態度,於是板著臉道:“何事?”

朱厚烽跟兩個弟弟交換眼色,便將今日在北京交易所的見聞說了出來,末了進行總結道:“皇父,若是人人都投身於股市,那麼又有誰還會專於農事呢?!”

“北京交易所大廳中大概有多少人?”朱祐樘咀嚼著嘴裡香噴噴的烤肉,卻是不假思索地丟擲一個問題道。

朱厚烽不假思索道:“兒臣估計有兩千人!”

“今國民幾何?”朱祐樘再度丟擲一個問題。

朱厚烽認真思索片刻:“自父皇登基以來,百姓安居樂業,咱們大明的人口這麼多年一直持續增長。弘治十六年,戶部預估全國人口達1億,而今人口總數應該有一億兩千萬矣!”

一個王朝的幸福指數,往往都體現在人口增長上。弘治在治理的這些年,大明王朝的人口持續增長,甚至出現罕見的井噴現象。

在稅收方面,大明王朝採用了輕稅賦,這給百姓更多的生存空間。

在水利方面,大明王朝加強了水利建設,為農業提供更堅實的基礎。

在自然災害方面,大明王朝成功治理黃河,採用更科技的方式治蝗,從而減輕了自然的危害。

在土地方面,大明王朝收復建州打造了東北糧倉,同時在美洲打造了黃金糧倉,而今大明王朝的糧食產業達到歷史之最。

在種子方面,大明王朝從美洲引進高產農作物,得益於土豆、紅薯和玉米的推廣,不僅給百姓提高了糧食產量,而且解決底層百姓的糧食問題。

正是在弘治的治理下,華夏迎來了第一個人口爆炸的時期,現在的人口比弘治登基時已經實現了翻番。

“你今日到北京交易所大廳看到的是兩千人在那裡投機,但全國一億兩千萬人,他們絕大多數都在勤勤懇懇耕作,豈不是管中窺豹乎?”朱祐樘的視野早已經是站在全域性之上,於是進行反問道。

朱厚烽三兄弟聽到這一番話,不由得紛紛點頭,明白確實是他們看得不夠廣。只看到交易大廳瘋狂的投機者,但這兩千人放到全國,簡直是汪洋中的一滴水。

朱祐樘不想打擊自己兒子的信心,當即進行補充道:“你能看到股市過熱的一面,確實是有所長進。朕創立股市的初衷,則是希望國民能夠跟企業一起分享利潤,而今股市投機過熱,確實是要潑一潑冷水!”

“兒臣謹記皇父教誨!”朱厚烽等三人頓時生起喜意,亦是鄭重地表態道。

從小到大,他們最敬重自然是眼前這位雄才大略的父皇。

倒不全是因為父皇所擁有的滔天權勢,而是他們的父皇深得臣民的愛戴,這讓他們作為兒子亦是深深自豪。

在成長的這麼多年裡,他們親眼見證了北京城的變化,而百姓對父皇的擁護更是無以復加。只要是關於父皇的一切,外界都顯得十分感興趣,而父皇每次出行都必將造成萬人空巷。

朱祐樘知曉朱厚烽即將前往印度洋遊歷,亦是特意叮囑了幾句。

夜幕降臨,乾清宮內。

朱祐樘跟往常那般,在沐浴過後,便來到東暖閣翻閱來自世界各地的情報。

由於電報的運用,而今他手裡的情報不再是各地送來的原件,而是各地將情報彙報上來後,再由情報監進行抄寫送過來。

這種方式大大加強情報的傳遞速度,亦讓他這位皇帝更及時地得到各地的最新動態,從而作出最快捷的應對措施。

朱祐樘翻開來自印度洋的情報,不由得眉頭微微蹙起,竟然是一封來自洛迪王朝向印度洋總督府的一封求救信。

第五百六十八章 弘治皇帝的最大追求

在歷史上,印度一直都是各方勢力眼裡的一塊大肥肉。他們民族的戰鬥力一直不強,偏偏擁有肥沃的土地和大量的人口,而且還擁有位置極佳的海岸線,導致來自陸地和海洋國家的雙重窺視。

結果呢?印度自己並不爭氣,屢屢讓外族得手。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雅利安人。原居住在中亞的遊牧民族遷移到南亞次大陸,征服了當地的土著民族,建立了奴隸制小國,並確立了種姓制度。

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第一帝國崛起後,透過開伯爾山口征服了印度河平原一帶。

公元前327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沿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經過與印度國王波拉斯的四次大會戰後取得勝利,並在印度河谷建立了兩座亞歷山大城。

公元前2世紀初,希臘人、塞人和安息人先後入侵印度,其中從中國敗走的大月氏在北印度建立了貴霜帝國。

1206年,阿富汗古爾王朝統治德里的總督庫特布丁·艾伊拜克入侵印度後,建立了德里蘇丹國,給整個印度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他們比前幾次的入侵更加兇狠,此次庫特布丁·艾伊拜克給印度帶來最黑暗的時期,在這個佛法聖地要求部份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最終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獨立埋下了伏筆。

德里蘇丹國的統治階級都是中亞來的伊斯蘭教軍事封建貴族,以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四十大家族”為核心,佔有大量的軍事采邑土地“伊克塔”,並依靠中亞外族僱傭軍為統治支柱。

他們對印度教封建主及各階層廣大居民採取敵對、歧視、迫害等高壓統治政策,強徵人頭稅及強迫改宗伊斯蘭教,刺激了印度教各階層的民族感情和宗教情緒。

經過幾個伊斯蘭教王朝的更迭,現在統治印度的德里蘇丹國已經是一個空架子,下面是各個大小諸侯割據的狀態。

德里蘇丹國由阿富汗人建立的洛迪王朝第三代蘇丹伊卜拉欣·洛迪的統治,但他性情暴虐,殺戮廷臣殆盡,引起國內強烈忿恨,其統治搖搖欲墜。

按著原先的歷史程序,僅僅經歷三世的洛迪王朝已經來到了末期,即將被帖木兒帝國後裔巴布林所取代。

取代洛迪王朝的巴布林是帖木兒帝國後裔,自從被驅逐河中之後,翻山越嶺進入阿富汗,奪取喀布林,在喀布林建立了一個小王朝。

原本巴布林的首要目標是要收復河中,但河中的局勢變化太快,所以他將目光轉到分裂且衰弱中的洛迪王朝。

東暖閣的燈火搖曳,太監和宮女小心翼翼地送來參湯。

朱祐樘的注意力始終在送來的幾份情報之上,今巴布林從喀布前往印度發動戰爭,這一場事關印度領土歸屬的戰爭即將在那片多災多難的土地上全面打響。

“印象中,巴布林似乎是提前幾年入侵印度!”朱祐樘努力地回想著莫臥兒帝國所創立的時間,隱隱間覺得自己的出現影響了歷史程序。

面對印度這一塊大肥肉,自己何嘗不想啃下來。

大明王朝印度洋總督府入駐印度洋後,自然無可避免地跟德里蘇丹國打交道,所以很快了解到德里蘇丹國已經失去了民心。

印度正處於諸侯割據的混亂之中,加上洛迪王朝的軍隊並不強,所以他們大明王朝完全可以派兵一舉吞併印度。

汪直出任印度洋總督時期,那時印度總督府的戰力不俗,自然擁有入侵印度的實力。好戰的汪直對這個事情十分積極,到任不久便已經蠢蠢欲動,前前後後向自己上表幾次請戰。

朱祐樘當年確實十分心動,但作為一個成熟的皇帝需要抵擋住這種誘惑,而且要擁有全方位思考的頭腦。

印度擁有良好的農業基礎,如果大明能夠入主那片土地,確實可以為大明王朝帶來大量的糧食,同樣可以安置一些人口。

只是歷史早已經證明,單純的農業經濟其實是十分脆弱的,一旦遇到類似小冰河時期的自然災害,哪怕再強大的王朝都最終走向毀滅。

反觀海上霸主的國家,只要他們海上霸權沒有丟失,便可以掌握全球海上貿易,註定是全球最耀眼的存在。

即便是在科技發達的後世,各國都十分注重海上霸權,一條小小的蘇伊士運河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更是直接影響全球的經濟大動脈。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