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是弘治二十二年,經過十二年的發展,北京交易所已經亨譽中外,成為整個世界最為活躍的股票交易市場。
跟前世很多人所熟知的融資股市不同,而今大明的股市冠絕全球。不僅給廣大股民帶來豐厚的投資回報,而且還吸引海外王室資金進入,成為最成功的股市交易所。
在這麼多隻股票中,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皇家船業。
這間企業的前身是天津造船廠,在剝離軍工業務後,皇家船業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造船廠。除了為大明艦隊提供戰船船架外,亦是出售遊輪、貨船和漁船三大類船舶。
遊輪是皇家船業的重點業務,因大明跟各國往來頻繁,如今大明跟大部分沿海國家或地區都有了客運航線,黃金艦線自然還是北京跟美洲大明城的客運線。
貨船業務同樣需求旺盛,在大平洋總督府入駐歐洲後,便已經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海上霸主。現在大明的貨船不僅承擔本國跟國外貨物往來的運輸,而且第三方國家之間的貿易同樣需要大明商船運輸。
至於漁船業務,這個是皇家船業增速最大的業務。
隨著大家生活不斷改善,肚子裡已經積攢足夠的油水,原本被嫌棄的海鮮越來越受到大家的追捧,從而造成海鮮價格持續走高。
另一方面,大明成為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四大洋都是大明的漁區,加上尼龍網這種新材料可以支援深水作業,所以大明的捕撈業迎來了黃金期。
除了在近海小打小鬧外,現在越來越多的漁民從事遠洋捕撈,特別是出現專門前往北海道捕抓鯨魚獲取鯨油的捕撈船。
有鑑於此,越來越多的沿海百姓投身於捕撈業中,所以各地紛紛向皇家船業購買捕魚船。
得益於蓬勃發展的大明王朝對各類船舶需求旺盛,儘管皇家造船廠擁有近十萬船工,但定單已經排到了兩年之後,每年能夠得到的利潤堪稱恐怖。
正是如此,造船業成為海上客運、貨運和捕撈三大黃金行業的底層需求,加上大明艦隊的大筆訂單,而今的皇家船業成為了世界上最賺錢的工廠。
“998銀元!”
“999銀元!”
“1000銀元!”
……
大廳的投資者突然齊聲高呼,隨著皇家船業的股票價格攀升到1000銀元,整個交易廳內頓時炸開了鍋一般。
這是大明第一隻突破1000銀元大關的股票,亦是第一隻市值達到恐怖一億銀元的超級公司,今日在場的所有人見證了歷史。
“發了!發了!”
“哈哈……真的發達了!”
“1000銀元,我手上有10股!”
……
由於皇家船業股價節節攀升,而皇家船業的投資者以十萬計,而所有參與的投資者都看到了可觀的利潤,甚至有人在皇家船業賺取十幾倍的利潤。
若說前世某酒勉強撐起了緬市的軟脊樑,而今的皇家船業已然是明朝股市的脊樑。
除此之外,各大紡織廠,還有海上貿易商行等企業的利潤十分可觀,而京津鐵路同樣創造不少的利潤,所以這些上市公司同樣給投資者帶來一筆筆可觀的收益。
正是如此,在這波股市浪潮中,除了趙小四那種激進的投機分子外,許多原本十分平凡的百姓透過股市發家致富。
在這幫平凡的人群中,很多隻是普通的農夫、工匠或小商販,但由於股市出現了持續上漲的大牛市,所以逐漸積累了鉅額財富。
“種地?我賣地投到股市裡面不香嗎?”
“做飯?現在買一個南洋女僕才幾個錢?”
“南洋女僕做的飯狗都不吃,還是東瀛女僕細心!”
“家裡吃哪能跟外面大廚相比,跟我到醉仙樓吃一頓海鮮大餐!”
……
得益於這個時代的紅利,早期進入股市的民眾只要不像趙小四那般倒黴,而今都是賺得盆滿缽滿,日子過得十分的滋潤。
由於這些年大家的日子過得好了,同樣推動了大明的消費大市場,反過來又刺激著各大作坊的生產力。
隨著時鐘來到下午三點,股市正式停止交易,而皇家船業的股價定格在1010銀元上。
“皇家船業是不是快要分紅了?”
“每年大概都是這個時間點,不曉得今年分多少?”
“大家都在猜去年賺了那麼多,1股起碼要分50銀元!”
……
在場的股民看到已經休市,在安保人員的驅趕下,亦是紛紛從大門處離開,但話題還是圍繞著皇家船業這隻股票上。一箇中年漢子從大門中走出,正被大家宛如是眾星捧月般。
李四原本只是京城染坊的一個普通工人,雖然染坊的工錢不算低,但他的頭腦十分靈活。在順天日報那裡看到皇家紡織發行股票後,亦是決定嘗試了一番。
由於他一直有賭運,這十幾年一直是順風順水,成為小有名氣的股神。
初時由於染坊的緣故,他誤打誤撞買進皇家紡織的股票,結果這個舉動給他一共帶來了數十倍的利潤。
後來北京交易所正式成立,他當即辭掉工作成為職業股民,同時拋掉手中的皇家紡織股票獲利,那時便已經是一個小富翁了。
因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下南洋走西海淘金,他選擇買入貿易股,正好趕上貿易概念的那波浪潮,從中又賺了一大筆。
他的成名則是六年前大戰佛山鐵製。在得知朝廷動員二百萬百姓移民海外,他當即將全部身家壓在了生產鐵鍋的佛山鐵製,結果佛山鐵製遭到爆炒,讓他賺得十倍的利潤。
正是如此,李四從一個普通的打工族成為了腰纏萬貫的大佬,更是大家所津津樂道的股神。現在他京城有了宅子,從南洋和東瀛買了十幾個僕人,過上了人上人的生活。
“李股神,接下來您怎麼操作呢?”
“還能怎麼買,自然是繼續買進皇家船業!”
“李股神,這都已經1000銀元,是不是太高了?”
“海上貿易是未來的大勢所趨,珠江分廠明年建成就能夠生產貨船,今年分紅預計是50銀元,皇家船業自然有著無限的潛力。我相信,用不了多久,皇家船業的市值就能再翻一倍!”
……
李四面對旁邊人的虛心請教,卻是沒有絲毫的保留,仍舊選擇繼續看好皇家船業。
當然,這裡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私心,畢竟他現在重倉皇家船業,只有大家繼續大舉買進皇家船業,皇家船業的市值才會再翻一倍。
周圍的股民聽到這一番言論,有人決定明日繼續跟進,但有人覺得皇家船業的股價過高轉而尋求其他的低價股。
只是不管如何,而今的北京交易所確確實實讓他們絕大部分人從中得利,亦讓他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在這熱鬧的人群中,三個年輕的貴公子看著這一切。
雖然他們身穿普通的公子服飾,但那白皙細膩的面板,還有跟年紀不相符的自信眼神,無不證明他們身份不凡。
“哪怕每年真分得50銀元,亦得20年才能回本,咱們這股市的泡沫太大了!”
“只要咱們大明能夠持續從海外獲得資源,那麼這個泡沫過些年便會自行消化了!”
“發展才是硬道理!如果咱們一直保持向前發展,那麼股市便不會突然間出現暴跌!”
……
三個年輕的貴公子都有著自己的見解,紛紛發表著各自的看法,但他們三人都已經看到這個火熱股市下的泡沫了。
在說話間,他們同時坐上了人力拉車,朝西苑所在的方向而去。
西苑,聽潮閣。
身穿龍袍的朱祐樘坐在聽潮閣上慢慢地品香茗,透過窗戶欣賞眼前的湖景,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一些痕跡。
他不再是當年十七歲便登上大寶的少年皇帝,而是一個即將步入四十的中年帝王,頭上亦是出現了根根白髮。
自弘治十六年決定開發美洲後,又經過這五年時間的治理,雖然大明王朝仍舊不斷出現各種問題,但整體實力已經再上一個臺階。
最讓他感到滿意的是美洲方面,隨著兩百萬移民到達黃金盆地,那裡已經被打造成為大明王朝在美洲的糧倉。
基於美洲糧倉的支援,美洲總督府現在基本控制了整個北美洲地區,更是牢牢地掌握著美洲大陸的海上貿易。
歐洲方面按著既定的“陸交海攻”政策,連同英格蘭都被大西洋總督府打成了陸地國家,越來越多的歐洲國家乖乖向大明臣服。
若非要說哪裡不如意,便是印度洋方面出現了一點動盪。
“陛下,您可有心事?”香妃韓幼英的身姿顯得更有風韻,跪在對面親自為著朱祐樘泡茶道。
朱祐樘輕呷一口茶水,目光從窗外的湖光山色收回:“朕乃天底下權力最大之人,而且如今怕是最富之人了吧?”
在說出這話的時候,他的目光落到了容顏不改的靜妃蘇允兒身上。
靜妃是地地道道的江南女子,出生於蘇州的絲綢大家,而容貌更是冠絕江南。雖然身處皇宮之中,但一直幫著朱祐樘經營內庫。
她利用遠超常人的經商天賦,成為朱祐樘管理錢糧的最得力助手,這些年幫著朱祐樘將內庫打理得有聲有色。
以市值高達億元的皇家船業為例,儘管最大的股東是國資部,但內庫持著兩成的股份。單是這個佔股,內庫的皇家船業股票市值便已經高達兩千萬銀元。
除此之外,其他的上市公司幾乎都有內庫的身影。像皇家紡織和皇家鐘錶,這兩間企業跟國資部無關,卻是完全是內庫的產業。
正是如此,現在朱祐樘的內庫所擁有的總資金已經近億銀元,加上手裡還有幾間沒有孵化的企業,朱祐樘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首富。
“陛下,目前內庫的資產是九千多萬,但皇家電報下個月便會上市,屆時您內庫的資產必定會破億!”靜妃蘇允兒迎著朱祐樘的目光,當即微微一笑地道。
一億銀元?
醫妃楊紫蘇雖然早已經知曉內庫擁有十分誇張的資產,但聽到這個具體的數字,還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隨著海外的黃金和銀元大量湧入,雖然現在一個銀元並不再等同於當年的一兩白銀,但購買力並沒有下降太多。
現在內庫擁有一億銀元資產,這在幾年前簡直不敢想象。
要知道,當年戶部尚書李敏貪墨一百萬兩便已經是大明第一貪,而今內庫所擁有的財富足足是當年大明第一貪的一百倍,而且這都是合法的資產。
朱祐樘將茶杯輕輕放下,卻是將目光落到楊紫蘇越發豐滿的身體上:“醫妃,你的皇家藥業準備一下,早點安排上市吧!”
若說皇家電報是這個時代最有想象力的科技公司,那麼坐擁青黴素的皇家藥業同樣擁有廣闊的前景,甚至會成為一家亨譽全球的百年企業。
第五百六十七章 弘治開始為兒子鋪路
在前世,人人都憎恨萬惡的資本。只是相較於封建時代,糧倉夯實的大地主其實更加可憎,他們恨不得將佃民永遠困死在田裡,壓根不會主動推動社會發展,甚至是社會發展的阻力。
反觀貪婪的大資本家,雖然他們瘋狂地剝削工人,但經過倒牛奶的蕭條時期後,他們知曉工人階級的另一重價值,不僅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而且亦會推動社會進步。
朱祐樘這些年一直加強軍事建設,亦將大明王朝打造成為海洋的霸主,但同樣默默地打造可以肩負社會發展責任的大企業。
憑藉著前世的經濟知識,還有如今所擁有的先進科技,他一直默默地創立著“科技公司”,並將這些企業發展壯大。
正是如此,他不僅是這個封建社會的最大地主,而且亦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大資本家。
“臣妾遵旨,這便安排皇家藥業上市!”醫妃楊紫蘇是皇家藥業的真正負責人,於是規規矩矩地表態道。
其實皇家藥業現在並不差錢,每年都有十分可觀的收入,但這是皇帝的安排,那麼她自然是無條件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