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
大殿中的李斯等人也緊緊盯著上首的始皇帝,等他作最後的決定。
廟堂各自沉吟,民間。
李贄想也不想,毫不猶豫地點向“是”字,讓他驚訝的是,素來拉著讓自己少說幾句的耿定理也跟在後面選了一個“是”。
“耿兄,你這……”
耿定理一笑:“雖然水鏡說的嚇人了些,但與宏甫兄相處日久,某的膽量多少也大了許多。”他開了個玩笑,轉而正色幾分,認真道:“宏甫兄,你知曉,我本便是不耐兄長管束才出來的。”
理學綱常,他其實,並不喜。
亭林。
顧炎武同樣點下“是”字,灑然一笑:“正要向後世仁人請教!”
唐朝。
杜甫轉向李白,經過最初的愕然與恍惚之後,沉吟罷的青年人眼中尚有一往無前的銳氣,朗聲道:“承後人一聖之言,正該聽萬姓呼號,太白兄意下如何?”
李白豪情磊落一揚手:“固所願爾!”
與此同時,元白劉柳歐蘇並李清照辛棄疾等一眾文人名家在深思熟慮後也做出瞭如李杜一般無二的選擇。
北宋時期二程兄弟與朱熹亦在震驚之後,義無反顧地點下一個“是”字,他們想看看,自己窮極一生建構的理學,到底怎麼一步步變成了人人喊打的存在;後世又是為何,膽敢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韙,割裂傳統。
鄉野。
張小娘子等醫者將挖出的草藥裝進揹筐,從容地點了“是”,無論如何,是水鏡讓她們看到了屠呦呦那樣優秀的女子,讓她們有了新的方向。
守著女兒的邵氏夫婦抹了一把眼角的淚水,毅然決然地選擇繼續觀看。魯迅說的沒錯,禮教綱常就是在吃人!他們的女兒差點就被活生生地吃掉!留著這面水鏡,他們只盼女兒有朝一日能聽從勸告,早日清醒過來。
水鏡上的圖示不斷閃爍,所有人都能看到大家做的選擇,“是”“否”兩鍵交替閃爍,快得幾乎讓人眼花繚亂,有些百姓回過味來倒也開始尋思:
“其實仔細想想,楚姑娘心裡還是想著咱們的。”
“是啊,有誰為咱們泥腿子說過話啊!”
“楚姑娘還說只有人民才能評說功過呢!”
他們感嘆著,還有人反思起了先前的講解內容,猶猶豫豫地說道:“祥林嫂其實真的怪可憐的,說白了她也跟咱們一樣都是苦命人,魯鎮的人是有些過分,也難怪楚姑娘要罵。”
“但她和魯迅說什麼‘吃人’的,難道咱們也在吃人嗎?連朱聖人都被她給罵了,這不是大逆不道嗎?看村頭那私塾的老夫子,聽說都氣得背過去了。”
那老夫子平日就古直嚴肅,滿口之乎者也,去年還把自己死了丈夫的親生女兒給逼死了呢!
一個素來不喜那老夫子為人的年輕人聽見這話鄙夷地一笑:“楚姑娘連秦皇漢武都罵得,何況程朱?況且那系統也說了,楚姑娘講授的內容並未違規,依我看,這是仙人暗示我等要繼續看下去。”
這番話果然很有用,這些百姓雖然沒什麼文化,但水鏡先前的變化大家都看在眼裡。本以為是駭人的言論犯了眾怒,引得上天也不得不順應“民意”,哪知不消片刻局面迅速逆轉,不僅要繼續播放,還把那些反對的人給禁言了!他們就算再無法理解後世的話,也不得不在心裡犯嘀咕。
還是那句話,楚棠雖然是普通人,但水鏡背後操縱的,難保不是神仙。
想到這裡,有些人不由得開始動搖了:“神仙的話,那還是得聽的吧!”
“神仙說沒錯,那就準沒錯。再說,楚姑娘有時候講的還怪有意思的。”
還有那些戲啊曲子的,他們哪見過聽過這等東西?就說這水鏡還是夜間照亮的好玩意兒呢!他們越想越覺出水鏡的好來。
正在這時,先前說話的那個年輕人率先抬手點了一個“是”,緊接著,不遠處一個粗衣婦人也點了下去,接著是莊稼漢、樵夫、新婦,連村中老婦也嘗試著顫顫巍巍伸手……
有人帶動,越來越多的人跟著作出了自己的選擇,水鏡上的選項不斷髮生變化,似乎有對應的光柱此消彼長,那些被禁言的反對者頑固派眼看著“是”那一側的光柱不斷攀升,自己又怎麼也無法參與阻止,紛紛氣得捶胸頓足,想喊喊不出,想罵罵不得,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有些乾脆情緒激動當場栽倒。
無人在意少數派的人仰馬翻,隨著一隻隻手的抬起又放下,在眾人的注視中,沉寂去的水鏡閃爍幾下,又恢復了熟悉的澄明之光……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就到這裡,點選番外立即解鎖真正結局~
朱元璋那段是因為我覺得在排除清朝直播的情境下,明是離得最近也必須求變的時代了,而朱元璋和朱標朱棣的談話其實是借鑑了一下常用的“父與子兩代人新與舊的思想衝突”,所以他們嚴格來說都是觀點的傳聲筒,不涉及本人喜好的哈。
二鳳是我感覺他的接受度應該是帝王裡比較高的,其他沒明寫的都是開放性(反正番外裡很多人還是看了)
第137章 番外之真正的結局(上)
◎亡國滅種之危◎
話說那日水鏡將最後的選擇交予諸天萬朝,在禁言者預設繼續觀看的規則下,除了某些朝代反對意見過於強烈,不少時空的贊同派都以或多或少的優勢取勝,得以保留水鏡的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