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45節

熱門小說推薦

他們從未想過,橋還能這般去修建!

但震驚過後,工匠們回過神來便是狂喜。因為按照圖紙上的這幾個步驟去修建新橋的話,不止橋真能被修建的堅固耐用,耗費的財力物力人力也能省卻許多。

另一邊,唐刺史派遣工匠們過去後,便在府城等到訊息。

每隔一段時間,有關於修橋的程序便會由安南這邊呈送文書過來彙報。第一次彙報中,便說道韓徹已經召集不少人開始動工。

不僅如此,還有幾名工匠也回到府城。由他們做技術教授,兩地一起動工。

對於這種快效率,唐刺史感到很滿意並大力支援。

接下來的程序也比唐刺史想象的快很多,畢竟韓徹選在這個時候修建新橋,一方面是因為冬季降雨量少,河流處於平水期,甚至運氣好的話,還能處於枯水期。

另一方面,入冬後地裡基本沒有什麼農作物,屬於百姓難得的閒暇期間,有助於韓徹招到足夠的工人修橋。

並且在每年的十一月中旬到十二月中旬,百姓還要每戶出一名壯丁給當地官府服徭役一個月。那些個山間土著更不用說,家家戶戶都還欠著衙門徭役。

今年他們還都感受到了造戶籍後的好處,更盼著養起來的田地明年帶來更多的收入呢!又哪裡還捨得跑山上去過以前那樣的日子。

韓徹便如去年修建官道時一樣,從渠縣和杞縣招來大量的漢子。安南本地百姓們或出錢抵役,或用家中耕牛替勞,這效率自然是嗖嗖嗖的便上去了。

這些時日,往來安南的外地商賈行人也聽聞了要修橋的事。對於生蠔造橋更是感到新奇,有些人得空還特意跑去瞧了瞧。

不過他們目前還瞧不出太多的東西,只見著工人們將石頭粘合到一起,做成一個個船型的橋墩。

聽說到時候那些生蠔就是要養殖到這些橋墩上去的。

還聽說這就跟之前造房子一樣,日後橋墩上只要養殖了這些生蠔,便再也不怕河水和海潮的兇猛衝擊了。

這些外地來的商賈行人,好多老家都是沒有海的。他們當中不少人還是在蠔油聲名鵲起之後,才聽說生蠔這個東西的。

於是他們一面感到很新奇,一面心中卻又不是那麼的相信。他們也並非沒有見過石橋,可從未聽人說在橋上面用養殖東西的辦法,讓它變得更為堅固。

但不管這些人背地裡是如何想的,待到來年春四月,安南這邊的三成橋墩終是趕製了出來。同時府城那邊,所需橋墩也趕製完畢。

待到這些橋墩所用的粘合劑徹底變幹,便開始投放到河水中,使它們有序排列組建成橋基。

此時也正好進入到生蠔養殖最為適宜的季節,韓徹再命人把事先準備的生蠔養到這些橋基上面。

韓徹是對建築方面可以稱得上是一無所知,但他知曉養殖生蠔,另外對生蠔能創造的各種經濟價值也是十分了解的。

生蠔,是一種以殼粘在其他物體上的固著性貝類。它繁殖能力強,還是抗逆性最強的生物之一,既能適應夏天的炎熱,也能適應冬天的嚴寒。便是離水露空條件下,生蠔也能最長存活時間高達一個月。(1)

早在宋朝時期,洛陽橋修建使用得便是種蠣固基法。

在現代,生蠔還被一些國家利用它的這些特性,作用於海底或河道的保護牆。這種人工造就的生蠔礁不僅能防止海岸線的侵蝕,還能形成新的陸地。

生蠔還有喜歡吸附在石頭縫隙裡繁衍生息,繁殖期的它們一被放養到橋基上,很快便貼著橋基上面那些石頭粘合處的縫隙上生長起來。

待到最後一步,也就是橋板鋪設完工時,河水裡的橋墩上,已經被生長出一層層的生蠔。

新橋修建好剛一被允許通行,兩地的百姓去瞧過一次後,既震驚又興奮。後面一有空這些百姓都喜歡站在橋上面,趴著橋欄杆津津有味的看著河水裡吸附在橋墩上面,若隱若現的生蠔層。

生蠔吸附能力極強,完全能抵抗得住入口處帶來的湍急水流和海潮的衝擊。要知道採收時不借助堅硬的器具和大力氣的話,根本沒法將它們撬下來。再加上它那堅硬耐侵蝕的外殼,便等於給橋墩鑄造一層極為強悍的生物防護牆。

需要往來兩地之間的商賈行人便更不用說了,每次他們拖運著貨物從橋上行走時,心中都難免生出一股新奇感。

“沒曾想,這生蠔竟真能造橋!”

“何止是能造橋,那位韓縣令可還說了,這些生蠔養得越久,繁殖的越多,下面的橋墩便會越堅固。”

“那這可太好了!”

從新橋上通行,光是時間便能給這些商賈節省良多。還有運輸時所需耗費的物力和財力,也大大減少。

如此一來,府城一些實力較小的商賈們也能跑來安南做生意。

隨著這些小商賈的到來,縣城變得更為繁華熱鬧,安南的經濟也又一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動。

然後待到這橋修建好,韓徹也藉助這些府城來的商賈放出訊息。說是安南縣求賢若渴,凡考取秀才以上功名的,每人每年可帶四名以內的親朋好友,一同享受免費食宿一月。

若是長久居住,還能直接在縣城分得一套房子不說,本人每月還可去衙門領取一筆銀錢。

第一更完成。

注1:出自《科學時報》社網站 科學網

第54章

學堂

這訊息一被放出來,無異於往裕州整個文人圈子裡投放了一枚大/炸/彈,瞬間引起軒然大波。

原本新橋的成功修建,就使得安南縣近些時日聲名大噪。如今又因衙門放出求才這事,茶肆酒館等文人墨客們素來比較喜愛的去處,便到處可見有人在談論這事。

時人看重品德,故文人們也格外注重名節。如韓徹這般願意捧著有才學的人的行為,文人們幾乎都秉持著極高的讚賞態度。

再想到新橋修建好後,從府城通往安南縣城,耗費時日也不過一天。這還是因為兩地橋樑修建處都在較為遠離城鎮的地方。若單只是算從兩地最短距離的話,一天可往來好幾個來回。

於是,一些文人便試著約伴一同來安南遊玩小住。

新修建起來的石橋雖不算是特別的寬敞,但也能容納得了兩臺牛車並排行走。但在行駛完石橋,進入安南地界後,這些文人們發現,安南這地方的官道竟然比他們府城的官道修建得還要寬敞平整。

眼下又正值農曆七月,牛車緩慢行駛在這樣的官道上,讓人覺得分外舒服。沿途還瞧見不少荷田或稻田,還有忙碌的農戶們正在地裡辛勤勞作。這對於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的這群文人們來講,眼前這般場景,不禁讓他們興致勃勃的想要吟詩作畫。

等到這些文人一路晃晃悠悠的來到安南縣城城門處,剛把身份戶籍一拿出來,立即便被守城衙役用著分外熱情的態度,領到事先替他們預留出來的客舍入住。

知曉時下文人們極為在乎態度,韓徹早在之前給各村招聘夫子時,便特意派遣人去跟府城那邊來的商戶打探城中有學之士。並對接收回來的資訊,安排人造冊登記。

古代沒有發達的網路,也做不了更為詳細的身份查詢和登記,因此這事聽起來好像很繁瑣。但實際上古代考取秀才的難度,比之現代人考大學更為艱難許多。而如裕州這般下等府州,目前一整個府州所登記在冊的總人口數才九萬出頭。

其中擁有秀才功名的,僅為兩百六十七人。

因此自從放出求賢訊息後,韓徹便如最初接待那些沉水香商隊一般,在城門處便做起了安排。

另外韓徹再從租佃出去的客舍裡面收回緊鄰在一起的兩間,命人裡裡外外重新做了一番修整,再置備了些人手,專門用來接待這些文人。

文人們對於安南縣給出來的招待,普遍來說還是很滿意的。

房屋打掃的乾淨,一日三餐會按時在客舍大堂裡供應。菜餚燒製方面雖比不得專門的食鋪,但整體味道也還算不錯的。

種類也挺多的,每一樣都拿乾淨的大陶盆裝著,由他們隨意挑選。

在其他的生活方面,如有髒衣物需要換洗,也只需花費少許的銀錢,交付給客舍裡做事的人去漿洗。

因著入住的都是相對有些學識的文人,他們還可以白日約伴一起在安南縣城遊玩。待到晚上,外面宵禁不讓隨意走動,大家還可以在客舍大堂裡作伴,探討學問和一些時事。

客舍大堂整夜都會有人在值班,若有事情的話,他們隨時也都能找到人幫忙解決。

如此一來,時間便感覺過得飛快。

這日,有一文人從房間出來,坐在大堂把朝食食用完,客舍值班的人便笑著走來詢問:“郎君昨晚可休息好了?”

“多謝,休息的不錯。”文人也微笑著禮貌作答。

“郎君這些時日在安南遊玩得可還滿意?”對方又問。

“甚為滿意。”文人終於反應過來,原來一月之期已到。

但不得不說,這些時日在安南的居住是讓他滿意的。在這裡,完全不用在吃食操心還只是一方面,最要緊的是難得和這麼多同樣有學識的人一起暢玩交談作伴。

這跟過去在學堂裡求學時的還不同,那時候一心為著求學,在這裡既是為著遊玩的目的而來,自然便少了那份緊迫和壓力。

“既如此,郎君可願意在我安南常住?若是願意的話,我可帶郎君去新住宿瞧看。”對方又笑著這般說道。

但別看文人對這一個月在安南的遊玩體驗感到滿意,可真要他常住安南,就不是那麼輕易便會答應的事。

因為安南有規定,凡選擇常住者,至少得保證在所分房屋裡居住滿一年,無故不得讓房屋長時間空置,也不得將房屋租借給其他人居住。

若違約,便需得按安南房屋租佃的市價三倍做賠。另外這一年內每月從衙門領取到的銀錢,也需得全數返還。

時下讀書人確實普遍都要比一般平民百姓家境好,但並不是說他們就富裕到完全不差錢的地步。尤其是被這份訊息吸引而來的大多數文人,家境都只能算一般。

三倍的違約金便足以嚇退不少心智不堅定,或一心只圖便宜的那部分人。

在這般條件下,若是還願意選擇留在安南常住的,必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對於這部分人才,韓徹當然要儘可能的把他們長久的留在安南。並且為安南的發展,發揮出他們最大的作用和貢獻。

眼前,面對選擇在安南長久居住的第一位秀才。剛一見面,韓徹便誠心實意的誇讚起對方來:“今日我安南能迎來楊秀才你這般有才學之士的定居,真乃喜事。”

當然,韓徹也並不是什麼人都會這般誇讚的。事實上,剛一接到衙役前來稟報,韓徹便馬上就從之前造就好的資訊冊子中找尋到了對方的基本資料。

這人名喚楊巖,裕州府城人士,自從八年前考取秀才後便一直未能再進一步。但學識還算紮實,為人品德也未有瑕疵傳出。

“韓大人謬讚,楊某萬不敢當。”對方紅著臉忙作揖道。

楊巖今年已經三十有六,自是早已娶妻生子。他家在府城的日子也並不是說過不去,但這麼多年的書念下來,與家中而言耗費自是不小。

所以楊巖選擇在安南長久居住,一是見著如今新橋修建成功,往來變得極為方便。說是從府城來到安南,但其中耗費的時間甚至比從府城到轄下一些偏僻村子更為近些。

二便是被安南給出來的好待遇所吸引,尤其是在安南已經住了一個月,楊巖發現以安南縣城裡的繁華和熱鬧,已經毫不遜色府城!

眼前,韓徹真摯又熱情的態度,也讓楊巖感受到了尊重和重視。

彼此交談愉悅起來,韓徹趁熱打鐵,當即便言道,他預備在安南縣城創辦一座高等學堂,正缺如楊巖這般有學識的人士前去任職教導。

韓徹還用著生平最為誠懇的語氣對著楊巖道:“待將來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時,自也當得起功業顯著,名聞天下!”

苦讀詩書多年,如楊巖這般還在堅持的,為的不就是對功成名就的渴望?然他心中也清楚,這麼多年的書念下來,想要考中進士已然希望渺茫。

韓徹還並非普通人,他不僅是安南的縣令,在科舉上,他曾經更是高中狀元。所以如楊巖這種秀才,骨子裡便帶著對韓徹學識的嚮往和崇拜。

結果他所崇拜和嚮往的物件,對著自己作如此言詞懇切的一番誇讚。

這就好比,現代一個寫文多年的老撲街,突然有一天,一個他只能敬仰的大神偶像,對著自己一再誇讚,又如何能不讓人心情澎湃。

楊巖腦子一熱,當即便激動萬分的應承下來。

一直到他被韓徹又以極其熱情的態度,親自送出衙門。頂著頭頂的大太陽,走在回住宿的路上時,楊巖才逐漸冷靜下來。

然君子重諾,已經應承下來的事情,似楊巖這等讀書人又怎好輕易反悔?

再者,韓大人給出的薪資並不低。

於是三日後,府城老家的父母妻兒便瞧見楊巖,以一種不怎麼熟練的方式駕著從衙門借來的一輛牛車歸來。

韓徹這次要創辦的學堂,是由衙門出資,專門為需要報考童生或是對學問上有更高需求的學子們置備的。

像之前招聘來的那些夫子,做前期簡單的啟蒙還行,但若是再深一點的學問,他們自己都不會,又如何能教導學生?

雖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