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貳一一章 中央的決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如果說七月七日的中日衝突,對東亞牽動的各方勢力是最長的一日,那麼從這晚開始到第二天天明,對委員長來說就是最長的一夜。忽然爆發的蘆溝橋事變、王臺生在國是會議中提出的地方分治構想、他一時衝動下貿然宣佈的對日抗戰(並非宣戰)、隨之而來的八十八師在上海的進展受阻,一連串的訊息,無論好壞,都讓他整晚輾轉難眠,甚至半夜起身在廬山書房裡,於日記當中寫下:「國事敗壞至此,皆是餘一手所造…。可恨餘無王氏一族之技術、財力,亦無盡速安內攘外之法,乃至情勢演變至內外交迫…。」

而七月八日一早,委員長意外地等來了兩名對他後續決策影響最大的兩名社會賢達。這兩個人不僅是黨國大佬,和他早期仰仗的南潯豪門張靜江是好友,甚至和北大知名校長蔡元培也相交甚篤,四人甚至一起被後世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所以,即便一大早連袂來訪,委員長也不得不趕緊隨便抹把臉,倒屣迎門。

這兩位貴客就是國立北平研究院院長李石曾,和中國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吳敬恆。尤其是吳敬恆,本是委員長大兒子的老師,依照傳統習慣,委員長再怎麼隆重還迎也不為過。

在四大元老中李、吳二人感情極為深厚,而且淡薄名利的兩人,和委員長的關係一向較為融洽。不像張靜江一樣仗勢著自己和孫文同輩黨國大老身分,屢與老蔣因權力摩擦而生嫌隙;做人做事一向深謀遠慮的二人,也沒有如同蔡元培,在918事變當中過於慷慨激昂,隨後聽信孫文遺孀宋慶齡的勸說,倡議重拾聯俄容共政策,以便全力對日抗戰。甚至到後來,矛頭對內,變成反對國民政府的特務政治為主,以「立即施行民主,即刻展開抗日」為訴求,與委員長漸行漸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