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強固然是地方實力派,但他的眼光,以及他最終的目的,都是全國。所以,他看似在為兩廣的利益而與朝廷分庭抗禮,還與洋人開戰、交涉,但從實質上來看,他所爭的還是國家利益。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李鴻章便是參不透這個道理,想死保北洋集團的利益,消極畏戰,卻還是在甲午戰爭中一敗塗地,非但本來的目的沒有達到,還留下身後的罵名。
其實這也是眼光長短、思路寬窄的問題,也與社會制度和所受教育型別有著很大的關係。
比如現在陳文強所掌握的兩大軍工企業——崖州兵工廠和郴州兵工廠,對南方編練中的新軍都供應著武器。這似乎是為革命軍增添著阻力,但反過來不也是強大著國家的武力?
而且,透過這兩大兵工廠,陳文強進一步攫取著清廷的關稅和財政調拔,並使軍工製造產生了經濟效益,呈現出良性的發展。
通常來說,由於軍用工業品不參加商品流通,也就無法產生利潤,所以其發展並不取決於內部的資本積累,而是依靠政府的財政扶持。當時中國較大的軍工企業多為中央出資,主要來自關稅及軍費的劃撥。以江南製造總局為例,在初創時,其常年經費耗銀“大約每月總在一萬兩以外”,由淮軍軍費中下撥。
鑑於軍工企業的特殊性,其資金大都來自政府的財政調撥,關稅﹑厘金和軍需項下的撥款。除了江南製造局、金陵機器局等少數大型企業得到中央財政的撥款以外,大多數洋務軍事企業都是依靠地方財政的扶植髮展起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