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時提著籃子,收拾了剩下的紙筆,老老實實到龍門等候。福建學子才華高的多,不一會兒龍門那邊便湊夠了人,先放了第一批人出去。
方大人監考卻是要監一天的,長日無事,便叫人糊了最先交上來的幾人的卷頭,先挑出宋時那摞稿紙,拿回桌上細看——
第一篇四書題的草稿他已經看過了,寫得準情酌禮,語歸典則,堪稱是議“禮”的佳作。若非這篇文章太好,他也不能把宋時叫到面前複試,聽他乾巴巴一派臺閣氣的應制詩。
他看了看第一篇與草稿無異,便直接在題目旁畫了紅圈,寫上評語,然後開始看《春秋》。
方提學本經不是治《春秋》的,可他自己出的題目,他又豈能不知道要考的重點在何處,怎麼樣分出文章高下?
宋時那篇《春秋》從一破題就詞嚴義正,得《春秋》本義,可說先聲奪人。而從承題、起講、八比、大結又步步相承,將尊王、伐不義之理一脈貫通,氣舒詞雄,讀起來如懸河瀉水,說不出的痛快。
他連讀了幾遍,起先只覺著他詞理優長、文勢陡峻,後來從那種氣勢中掙脫出來,才稍稍覺出文章也有缺陷——
太簡潔質樸了。
別的考生都引經據典,力圖鑽研別人都不知道的偏僻典故,就只他這篇是純從經典中舉典故闡發《春秋》大義;而且他這裡幾份考卷都依《胡傳》將“尊王”與“天理”連繫上,借春秋故事講性理之說,唯有宋時這裡,卻是一字不涉“理”,只講“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