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在小行星主帶外緣的高傾角家族是福後星族,軌道在距離太陽2.25到2.5天文單位之間。主要由S-型的小行星組成,在靠近匈牙利族的附近有一些E-型的小行星。
最大家族之一的花神星族已知的成員超過800顆,可能是在十億年前的撞擊後形成的,主要分佈在主帶的內側邊緣。
在主帶的外緣有原神星族的小行星,軌道介於3.3至3.5天文單位之間,與木星有7:4的軌道共振。
希爾達族的軌道介於3.5和4.2天文單位之間,與木星有3:2的軌道共振。
相對來說,在4.2天文單位之外,直到與木星共軌的特洛伊小行星之間仍有少量的小行星。
證據顯示新的小行星族仍在形成中(以天文學的時間尺度),KarinCluster顯然是在570萬年前在一顆直徑約16公里的母體小行星碰撞後產生的。
Veritas族是在830萬年前形成的,證據則來自沉積在海洋被複原的行星際塵埃。
在更久遠的過去,曼陀羅族誕生在4億5千萬年前主帶中的碰撞,但年齡的估計只是根據可能成員軌道元素,而不是所有的物理特徵。不過,這一群可以作為黃道帶塵埃的一個材料來源。
其他形成的群還有伊安尼尼群(大約在150萬年前後),可以提供小行星帶內塵埃的另一個來源。
小行星半長軸分佈圖主要用於描述在太陽附近小行星的範圍,它的價值在可以推斷小行星的軌道週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