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慶立住了腳。
袁方道:“你找一個信得過的人去辦這件事。我明日要去香山澳一趟,你陪我一起去。”
“好,明日我派船來接你。”
“一言為定,就坐你的船。”
李元慶走後,袁方立即給皇上寫了份奏疏,由於廣州府幹旱嚴重,所轄從化、增城、龍門、清遠諸縣糧食歉收,請求從湖廣調撥十萬石糧食來廣東,廣東用一千道鹽引抵償給湖廣。
奏疏寫完之後,他讓人加急送往京城。
第二天上午,用過早膳,袁方便乘上了李元慶的船,向香山澳出發。
一路順風順水,下午便到了香山澳。
船沒有在香山澳碼頭停靠,而是停在了離香山澳還有十里的前山寨碼頭,袁方下了船,就坐上了李元慶為他準備的轎子,直接來到了大明設在香山澳的參將府,因為參將府就在前山寨內。
李元慶的兄弟李元功現在已經是香山澳的參將了,他被提拔當然是走了袁方的路子的,袁方跟前兩廣總督何士晉是鐵哥們,在袁方的建議下,何士晉將李元功從把總提為參將,提升的理由當然有很多,隨便一個理由就可以提拔,總督是有這個權利的,而且前參將就是從香山澳把總的位置提上來的,李元功從把總升為參將是名正言順。
所以,現在參將府的主人是李元功,他也是袁方的結拜兄弟。
整個前山寨是個圓形寨子,周圍四百七十五仗,高九尺、厚三尺,每二十丈增築子城,開又東西南三個門,正門開在正南,東西各有一個偏門,北門緊靠前山,只有城牆而沒有門。
袁方乘坐的轎子,走過一處小橋,便來到了山寨的正門。
李元慶先從自己的轎子裡下來,走到袁方的轎子前面,護送著袁方進了正門。
山寨內有一座宏偉的建築,這座建築便是參軍府,也被稱為“軍民府”,府前有一座大王廟,袁方的轎子在大王廟前停了下來。
李元慶隔著簾子問袁方:“制軍大人,要不要先去大王廟燒香?”
袁方當然是知道入鄉隨俗的道理的,他下了轎子,在李元慶的陪同下,進了大王廟燒了一炷香,從大王廟出來,正在軍民府的李元功接到通傳,他趕到了大王廟前迎接袁方。
“末將拜見制軍大人!”李元功一見袁方便行跪拜禮。
袁方滿面笑容:“李參將,請起請起!”
李元功起身向袁方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寨子裡的情況。
在軍民府左右各有一座營房,那是參軍治下的左營和右營,一為步兵營,一為水兵營,步兵營有七百人,水兵營有千餘人,擁有船隻五十艘。
寨子內散佈在城牆四周的平房是水路兵士的兵民房。
寨子裡除了大王廟,還有一座關帝廟和馬王廟。
當然,演兵場也是少不了的。
前山寨軍營是為了加強海防,遏制香山澳的葡人所設立的,所以水路軍都有。
李元功一邊介紹一邊領著袁方朝前走,前面不遠處就是軍民府,兩步路就來到了府前的哨卡,也就是轅門,轅門有十幾名兵士把守。
進了轅門,兩邊各有一亭,那不是站崗用的亭子,亭子裡設有兩面大鼓,用於擂鼓升堂。
走過亭子便是一扇大門,大門兩邊各站了一名兵士,他們見了袁方,馬上行禮恭迎。
走進這扇大門,就是參將府的正衙,李元功、李元慶領著一班人緊跟在袁方後面,也進了大門。
李元功再次來到袁方面前:“制軍大人,您一路勞頓,是否先去後衙休息?”
袁方擺擺手:“不必了,我先四處走走,你把住在參將府上的重要官員都聚到正衙來,本督要向他們瞭解這裡的情況。”
袁方畢竟是個才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雖然坐了半天的船,但是一點疲憊都沒有,在李元慶的陪同下,他精神抖擻地參觀了軍民府內的鐘樓和書齋。
看完這兩處地方,李元功前來稟告,人已經到齊,在正衙等候袁方發話。
袁方返回正衙,他看到堂上坐了四名官員,一個是市舶提舉司的提舉段瑞春,還有一個是市舶提舉司同提舉洪志旺,這二人袁方認識,另外兩個袁方就不認識了。
四人起身行禮,李元慶向袁方介紹了另外兩個人。
一個是兩廣稅監孔傑明,一個是廣州海防兵備道副使黃松茂。
李元慶介紹完畢後,七個人便坐下邊喝茶邊論事。
袁方作為兩廣總督他不能什麼也不知道,在他前往肇慶總督府之前,他要對地方上的各方情況有個大概的瞭解。
他這次主要是想了解一些大明對香山澳管理方面的事務。
提起對香山澳的管理,廣州海防兵備道副使黃松茂第一個要求發言。他一臉的憤怒,好似控訴莫大的仇人。
“我建議驅逐在香山澳居住的番人,還我大明一塊清淨之土。這些番人,以貿易為名,擅闖廣州府,我們進行驅趕,番人則去禍害百姓,百姓怨聲載道。番人狡詐,實難管制。”
兩廣稅監孔傑明起身反駁:“我反對廣州道之言。沒有了番人,我們的關稅從而何來?我們不能夠簡單地驅逐番人,而是要妥善管理,使他們為我而用。”
黃松茂冷笑道:“稅監大人,你以為這些番人就這麼好管理嗎?你可知道番人的狡詐?他們常常夾帶倭夷雜居,也不稟報朝廷,有甚者還私下豢養倭奴為爪牙,欺壓百姓,更可惡的還利用我大明的漢奸走狗為其服務,在我百姓中間搬弄是非,教唆蠱惑。只有驅逐番人入境,那些倭夷和漢奸走狗才無滋生的土壤。”
兩廣稅監道:“正是有倭夷和漢奸,我們更應該加強對番人的管理,不能簡單地一推了事。廣府每年投入好幾萬兩銀子給你們,難道這些銀子是白給的嗎?”
袁方也大概聽出了所以然,兩廣稅監孔傑明口中所說的番人,指的就是葡萄牙商販,作為廣州道,當然是希望把番人驅逐,這是最為省事的做法,但卻不利於經濟發展,不利於擴大外貿。
作為兩廣總督,袁方不得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