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一行出了東便門,就一直向東而行。
他的轎子在前頭走,張之極的馬車行在後面,張之極所帶的隨從比袁方還要多,有騎馬的,也有步行跟隨的,所以行走的速度也不快。
就這樣一路地鳴鑼開道,雖然有百姓迴避讓行,還是在寅時末才趕到了中途的驛站,好在這個時候運河還未開凍,北京天津之間的來往商賈不是很多,路上不會有多少的阻塞,否則天黑都走不到驛站。
袁方坐在轎子裡面很舒服,轎伕一路小跑,使得轎子一搖一晃好似搖籃,他閉目養神,竟然睡了一個回籠覺。
等他睜眼醒來,詢問轎伕,才知道走了二十多里,他覺得這樣的行進速度太慢了,決定第二天換乘馬車,到了第一個驛站,他對張之極一說,張之極當然高興,馬上邀請袁方與自己同乘一輛馬車。
因為有步行的隨從,雖然坐馬車比坐轎子快很多,但也苦了那些步行的隨從,他們必須跑步才能跟上馬車。
由於要照顧到步行隨從的速度,袁方一行來到達天津衛的時候,天就已經完全黑下來了。
因為在路上還不知會發生什麼意外,所以袁方只是在天津衛待了一天,就繼續啟程了。
在天津衛的一整天,袁方備足了馬匹,又把身邊不會騎馬的轎伕、雜役等人打發回京城,又增加了三輛馬車,一輛自己乘坐,兩輛給不會騎馬的丫鬟和女傭乘坐,他又把官樣擺譜的東西全都免了,這樣一來,行走的速度一定會加快。
……
這一天,袁方一行來到一個叫甲馬營的驛站,這個驛站是水館驛,由於現在運河還未行船,所以這裡的來往官吏和客商少了很多,這個驛站歸武城縣管轄,距離縣城大約三十里,這個驛站離縣城遠,驛站顯得更為冷清。
原本袁方這隊人馬是一路暢行無阻的,眼看就要走近驛站了,卻被堵在了一個十字路口的街道前。
“為何停了下來?”袁方撩開車簾問張從,張從騎在馬背上,一直跟在馬車旁。
“回稟少爺,前面太亂了,不知發生何事。”
袁方向遠處望去,只見前面人頭湧湧,有官兵也有百姓,看樣子好像是百姓被官兵攔住了去路。
“你過去打探一下!”袁方下令。
張從下了馬,徒步走向前面的十字路口。
不一會他就回來了。
“回稟袁少爺,是天津巡撫畢自嚴大人途徑此地,前面的百姓正在避讓畢大人。”
“既然如此,我們就等一等吧!”袁方擺擺手,就坐回馬車裡面去了。
對於畢自嚴這個人,袁方還是很尊重他的,他擔任天津巡撫這幾年,負責整頓海防,與登萊巡撫袁可立互為犄角,協防遼東,同時負責登萊糧餉供給,事情辦得很是出色,是袁可立的有力的支持者。
甲馬營現在也是個小鎮的規模了,雖然驛站冷清,街道還是有行人的,而且商鋪林立,南北貨物應有盡有。
如果袁方也向畢自嚴那樣鳴鑼開道,百姓也不敢堵在他的前面,但是他不願意在這裡耍官威。
約莫半個時辰,道路才回復正常,袁方一行這才向驛站而去。
甲馬營雖然是個小鎮,卻是個運河重鎮和軍事重地,朝廷在此設了三個衙門,一個是遞運所,一個是水館驛,還有一個是巡檢司。
遞運所是明初所設定,由於京杭運河在明初時期還未完全暢通,濟寧以南的糧草輜重多由陸路運至臨清、甲馬營、德州等衛運河港口,然後透過衛河和南運河河道運到通州。為此而設立了遞運所。
甲馬營水館驛,設立於明永樂九年。袁方也詢問過了,這個驛站大約有一二百人的伕役,有一個驛丞負責管理。
這裡的巡檢司隸屬於武德兵備道,職責是在魯西運河關防要處護衛漕船、提督盤詰、稽查奸盜、保障漕運、稅課及商旅安全和地方治安。
袁方因為是路過此地,除了水館驛沒有必要與另兩個衙門打交道。所以他們直接就來到了水館驛,也就是此地的驛站。
進了驛站袁方才發現,這個驛站幾乎都住滿了,驛丞是臨時為袁方騰出一間獨院,這間獨院離畢自嚴的住所很近。
安頓下來後,袁方便上門拜訪了畢自嚴,原來這位畢大人跟袁方一樣,也是去南京赴任的,他這是從天津巡撫的任上調往南京都察院的,任都察院右都御史,也是個三品官。
“畢大人打算何時啟程呀?”禮畢之後袁方問。
五十多歲的畢自嚴捋了捋他那灰白的鬍子道:“我們已經到此地有兩天,車馬勞頓,老朽都有點吃不消了,現在只等河面上的冰解凍,改走水路。袁大人也與老朽一同走水路如何?”
袁方微笑道:“現在這個鬼天,也不知冰何時能化。我明日就要趕路,咱們南京見!”
“南京見。”
告別了畢自嚴,袁方便回了自己的獨院。
在袁方的記憶裡,這位畢自嚴應該升任戶部尚書才對,怎麼也跟自己一樣發配去了南京?
不對不對,袁方心裡想到,畢自嚴不是從天津巡撫任上直接升到戶部尚書這個位置的,從現在的情形看,應該是先去南京然後再升遷戶部尚書。
袁方暗喜,如此說來,我也很有機會再回京城,跟畢自嚴一樣,也弄個什麼尚書來做做。
……
在南京的宮殿,是由皇城與宮城兩部分組成的,皇城在外,圍護著宮城。
由皇城南端的洪武門進到承天門中間的御道上,有五座石橋,這五座石橋統稱為“外五龍橋”,橋下就是外御河。
在洪武門至外五龍橋之間的御道兩側,就是南京朝廷的中央官署區:御道的西側是高階軍事指揮機構,包括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以及太常寺、通政司、錦衣衛、旗手衛、欽天監;御道東側是中央高階官署,包括宗人府、史部、戶部、禮部、兵部、工部,以及翰書院、詹事府、太醫院。
兵部緊挨著工部,其對門就是宗人府,兵部與宗人府中間有一通道,通道的一頭通向承天門,一頭通向正陽門。
袁方從正陽門進入紫禁城,來到了兵部報到。在兵部接待袁方的是他的老領導王在晉。
王在晉現在是南京兵部尚書,在這裡他是個實權派人物,因為他不但是南京兵部尚書,而且還掛了參贊機務的頭銜,參贊機務可以會同鎮守太監和南京守備(這個守備只能是由勳貴來擔當),共同管理南京的全部事務,一般情況下,鎮守太監和南京守備也不管事,都是兵部尚書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