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宗,字名遠,福建寧化人,6歲喪父,由母撫育成人,從小勤奮好學,聰慧過人,中舉,翌年參加會試,名列一甲第二名,經殿試得太祖親諭特賜狀元。張顯宗中狀元后,初授翰林院編修,後被授予國子監祭酒,後升為工部侍郎。交趾平叛後,起為交趾左布政使,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交趾所任,朝廷悼惜,追封他為工部尚書。
張顯宗,明太祖召殿對策,親諭:“文辭詳贍,答問意足,有議論,有斷制,必有學之士,宜在首選,特賜狀元。”顯宗狀元及第後,初授翰林院編修,奉敕撰述文章,檢閱經史,並以翰林院編修,隨侍親王前往秦、晉、燕、齊諸國巡視,得其賞識,升任太常寺丞,賜衣一襲。
顯宗以年少博識,被任為監理國子監學事,針對監內時弊,學風不振,認真擬定出十條整改措施,獲得太祖嘉獎,被正式任命為國子監祭酒。就任後嚴整學風,健全規章制度,“夙夜以身率諸生,五鼓即升堂,講讀課試,俱有程式。以宣聖廟隘撤而新之,以橋門道隘鑿而通之,視師儒之賢者禮之,臨邪不檢者汰之。由是太學風裁一新”。《明史·李時勉傳》亦稱:“太祖以宋訥為祭酒最有名,其後寧化張顯宗,申明學規,人比之訥。”顯宗任內造就大批人才,後來試得禮部第一、仕官國子司業的吳溥,就出自他門下。
燕王朱棣靖難兵起,叔侄互爭帝位,惠帝命顯宗前往江西召集壯丁,籌募軍糧,以御靖難。朱棣攻陷南京,奪得帝位,改號永樂,顯宗被南昌百戶劉恩縛送京師,成祖念及顯宗乃太祖舊臣,惜其才釋而不誅,謫戍興州,鎮守邊關。在興州三年多,顯宗佐助軍政長官,引導回漢人民興修水利,開發牧場,培植牧草,溝通漢回及其他少數民族間的文化,組織商品交流,傳播和改進耕作制度和工藝技術,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銷融民族隔閡,從而使西北邊疆得以繁榮、鞏固和安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