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老師,不對啊,你老講情感話題,結果總是扯到藝術,不覺得有點偏題嗎?”
“當然有點偏,我只講自己稍微擅長的,在藝術常識方面,我與你們相比,略有比較優勢,如果只講情感的心理反應,那是小胡的專業。”
小胡雖然沒說話,但我還是找出了另一個方面的特點。“萬老師,還有個特點。你講情感,不講它對個人的具體影響,也不講傳導及表達機制,你好像偏重於講它的社會屬性,或者說社會功能。為什麼呢?”
“哲學講普遍性,而心理學講特殊性,非我所長,請小胡主講,不更好些?”
此時,小胡先是搖了搖頭,然後不經意地摸了下耳朵。這個動手暴露了他內心的不安。在我們的注視下,他說到:“我是學心理的沒錯,但我自己有心理問題,萬老師說了這麼多,恐怕是旁敲側擊來開導我嗎?”
萬老師似笑非笑,我明白了。小胡說得對,早就猜出萬老師的用意,而我反而把萬老師的演講,當成學術報告來對待了。
他主要講功能,講社會性。其實也暗含對小胡的勸導與疏解。他大談需求理論,暗含著針對小胡的願望。他大談生活決定藝術形式,其實也暗示小胡,他的問題,不是他本身有什麼毛病,只是他所經歷的家庭及生活,給了他誤導。
其實,對高手進行勸導,不能用針鋒相對的方式,那會導致對方情緒的對立。試想,如果萬老師一開始就以過來人的身份,對小胡進行居高臨下的指教,小胡這種不服輸的聰明人,反駁起來,就不能聊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