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清晨,大明朝弘治中興時代的首輔劉健離開京師,弘治皇帝派內廷大璫蕭敬十里長亭相送,恩榮至極。
但不管弘治皇帝如何對劉健加恩、給予榮譽,大明的一個時代終究是落幕了。
第二天,弘治皇帝按照慣例順序任命為李東陽為首輔。謝遷順次晉為次輔。
在第三名閣臣還未定時,京中政治鉅變的訊息已經傳遞到東北大地之上。此時張昭身在春城。
張昭是將最新的行政區劃奏章報上去之後就率部由阿城依次返回春城。阿城(今哈爾濱)雖說土地肥沃、地理環境優越,但並未大開發。
數萬大軍、民夫、奴隸擁擠在這裡自然是白白的浪費糧食。張昭遂率部南歸。而被俘虜的虎爾哈三部奴隸優先前往春城搞開發、安置下來。
阿城這裡張昭委任一個千戶率一團(1400人)的火器軍鎮守。
而張昭率部南歸的背景,除卻在阿城徒勞消耗糧草之外,還有一個原因:他有很大的把握由他報上去的行政區劃朝廷會透過。而阿城在新的區劃中並非重鎮。不屬於大明優先開發的第一序列。
明亮的光線照在山腳下的大帥行營中,九月中旬春城這裡已經有些蕭瑟的冬意。
張昭書桌的案頭擺著從京師送來的信。他坐在書桌後,慢慢的看著。嘴角的微笑慢慢的揚起來。
他送到京師的那本奏章的作用,他當然是心知肚明。
劉健劉首輔喜歡搞“小政府大社會”的治國方針,希望減少官吏的數量。他是吃過一次虧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