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戲言,叫做“炒房興邦,實業誤國”。
如果把這句話放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其實還有那麼幾分味道。
中國在亞洲金融風暴後採取的措施,有些效果良好,有些卻乏善可陳。
效果良好的有基礎設施建設,從1998年開始,中央每年發行1000億—1500億建設國債,專門提供給地方建設專案。這意味著什麼?地方政府上馬一個專案,根本不缺啟動資金,銀行搶著給貸款,這種“政府投資、銀行跟進”所形成的投資規模相當驚人,地方政府可以放開手腳跨越式發展,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繁榮。
這種模式,放到二戰之後的歐美國家肯定不行,必然造成“擠出效應”,導致私人投資和支出下降,並且市場利率也會上升。但中國有特殊制度,特殊國情,特殊時期的經濟環境,連續這麼搞了好多年,“擠出效應”幾乎沒在中國出現,市場利率不升反降。
所以當時有那麼多西方經濟學家唱衰中國,因為這不符合他們的經濟規律,怎麼推算都感覺中國經濟要崩潰。
但在拉動內需和增加民間投資方面,中國政府的努力收效甚微。
連續降了好幾撥存貸款利率,老百姓還是不太願意消費,把大量資金都存在銀行裡面。這些錢根本貸不出去,因為出口受限、內需不足、競爭加劇,好多行業都發展困難,私營企業家的投資變得越來越謹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