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121章 功蓋列祖

熱門小說推薦

新人的聲音,還回蕩在宣政殿內。

李隆基卻是目光閃爍。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原本只以為是入朝謝恩的高水寒,會爆出這等勁爆的話來。

三道同徵吐蕃?

今天為何要議論如何處置王忠嗣?

所為的,可不就是因為王忠嗣當初不遵旨意,拒不出兵,屢屢拖延,致使攻打石堡城計劃破滅嗎。

只是剛剛經歷了被李林甫背刺的李隆基,這一次沒有急於開口,而是目光再次在朝堂上掃過一遍。

只是掃過一遍,李隆基的眼底閃過一絲失望。

他竟然找不出一個能中正奏對的人來。

脫力感,讓李隆基現在只想結束這場有些荒唐倉促的早朝,回到興慶宮中,和貴妃飲酒,賞舞,聽樂。

只是。

他是大唐的帝王,他的意志不想王忠嗣今天被懲治。

“年少總是喜愛暢想,朕當年也曾如你這般。只是三道征討吐蕃之事,乃軍國大事也,你若無詳盡解釋,朕今日便要治罪於你!”

最終,多年的帝王經驗,讓李隆基選擇了最穩妥的辦法,將壓力和問題推回到引出此時的高水寒身上。

對!

就是這樣!

別說話,讓某裝逼!

看著老渣男一副不負責任又想救下王忠嗣的樣子,高水寒欣喜若狂。

朝堂上,迎著所有人的關注。

高水寒清清嗓子,昂首挺胸。

他要開始給老渣男畫大餅了。

“陛下,吐蕃佔地利之高,往往在險要之地營造城堡,居高臨下,易守難攻。高原之高,令人難以呼吸,我大唐將士登高原,戰力銳減,難以長久。”

“吐蕃世代居住高原,並無不適,戰力儲存,支援近,而我朝遠。若無犁庭掃穴之勢,我朝必將陷入苦戰,拖累朝堂。”

“而吐蕃乃苦寒之地,終年積雪,氣溫寒冷,我中原莊稼難以適應。其地廣闊,卻人口稀少。我朝若獨獨攻下,卻需派出大軍佔領,維護我朝統治。產出渺小,但投入頗大。”

高水寒沉聲敘述,幾乎是將吐蕃描繪成一個狗屎不如的地方。

一時間,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們,不知是該笑還是該如何。

想這高水寒,先前口口聲聲要盡起三道兵馬,征討吐蕃,那是何等的豪邁。

可如今,就說攻打吐蕃,是一件收益微乎其微,甚至還有可能拖累整個大唐的地方。

這等自相矛盾的說法,頓時惹得眾人忍俊不禁,心中無不感嘆,新人終究就是新人,從來不知在朝堂上是要有的放矢的。

就連李隆基,先前燃起的一絲希望也迅速破滅,他已經在想著,等下該如何懲治這個口出狂言卻無真本事的年輕人了。

然而。

高水寒卻是緊接著緩緩道來:“然,吐蕃卻可成為我朝之跳板,操辦妥當,我朝唾手可得億兆田地,再為我朝收穫一座不輸中原之地!”

轟的一下。

整個宣政殿都譁然了,人們的震驚幾乎是要將大殿的蓋頭給衝破。

一座不輸中原之地的地方?

只要打下吐蕃之後便能唾手可得?

當即就有御史出班,言辭振振的駁斥高水寒:“陛下,此子於朝堂之上狂言不止,臣請陛下嚴懲之!”

“臣附議!”

“臣附議。”

“……”

一時間,宣政殿內幾乎是群情激奮,人人都加入到彈劾高水寒的隊伍中。

李隆基已經是一臉陰沉,目光陰沉的看向高水寒:“朕念及汝初入長安,卻不想如竟然如此放肆!可知罪?”

安西還需要高仙芝。

沒了王忠嗣的隴右、河西,已經可能會出現不穩定的局面,安西不能在這個時候亂起來。

儘管李隆基心中已經很是不悅,但還是儘量保持著理智,希望高水寒能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亦或是自請其罪。

屆時,他再稍稍懲罰一下,便算是將此事揭過。

但高水寒哪裡會放過這等當朝畫餅的機會。

只見他抬起頭環顧四方:“陛下可知小勃律?”

李隆基差點就笑出聲來。

板著臉,李隆基不悅道:“汝這龍武軍中郎將的官職,還是朕念在汝小勃律一戰時的悍勇,方才賞賜的!”

高水寒點點頭:“陛下知曉小勃律,但卻不知小勃律究竟何在!”

小勃律在什麼地方?

李隆基在腦海中回憶了一下。

在安西那邊。

除此之外,李隆基竟然是再也想不到,這小勃律究竟是在什麼地方了。

他的臉色不由緩和了一些,追問道:“征討吐蕃,還有那……不輸中原之地,又與此有何干系?”

“回陛下,小勃律在蔥嶺之上,安西西南方向。此地群山環繞,山峰終年積雪。但順河谷而下,往西南不過數百里路途,便是一片億兆平原,水源充足,地勢平坦,地力肥沃!”

“從小勃律可直入此地!然,從吐蕃境內,卻有一條更加坦途的通道,可進入此地。”

“若我朝攻下吐蕃,便可地利轉換,俯瞰此地,派出大軍佔領此地,遷移百姓耕種屯田。屆時,我朝將收穫一座不輸於如今中原江南之地的糧倉!”

中原江南產出×2?

在大唐人口不變的情況下,平白多出一倍的糧食。

一想到那等景象,李隆基頓時兩眼火熱,心跳加速,就連撥出的氣流,也罕見的炙熱起來。

朝堂上,群臣震驚。

若是佔下這片土地,李隆基覺得自己都可以直接帶著眼前這幫人,往山東登一次泰山了。

開疆拓土,功蓋列祖。

這個餅大到李隆基這位大唐君王都有些惶恐的地步。

一時間,竟然是難以言語。

然而,在場的卻終究是聰明人更多一些。

面對忘年交突然的背刺,李林甫本就已經憤怒不已。

此時見到高水寒說越過吐蕃,那邊就有一座不輸中原江南的地方,頓時就覺得自己抓住了對方的漏洞。

這位帝國宰輔,當即開口發難:“高水寒,爾可知長安距吐蕃路途幾何?即便爾所言確鑿,那邊土地,距吐蕃又有幾何?距長安更是多麼漫長?即便大唐歸化吐蕃,派出大軍佔領那片土地,所產之物,如何運回中原,運回長安?”

“你難道要我大唐的將士,作為牲口,手捧肩抗的將糧食帶回來嗎?即便如此,此等長路漫漫,所帶糧草只怕就要抵銷了大軍損耗!”

李林甫並沒有直接反駁高水寒,吐蕃西南外,有一片不輸於中原江南的地方。

但他抓住了其中的一個重點。

那就是那片土地,離中原實在太過遙遠。

就算產出豐富,光解決怎麼運回來,都能讓朝廷想破腦袋,還不一定能將東西帶回來。

理想是美好的。

現實是殘酷的。

李林甫面帶微笑的看著這位站在殿中的‘忘年交’。

若非身為宰輔的體面,他當真很想說上一句,年輕人終究是年輕人,所思所想,不足以謀囯也。

就連李隆基,也反應了過來。

儘管忍不住,總是會想大唐多出一倍的產出會是怎樣的景象。

李隆基還是沉聲詢問道:“高卿,右相之言,你作何答?”

最近更新小說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