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卷六 養生記道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自芸娘之逝,慼慼無歡。春朝秋夕,登山臨水,極目傷心,非悲則恨。讀《坎坷記愁》,而餘所遭之拂逆可知也。

靜念解脫之法,行將辭家遠出,求赤松子於世外。嗣以淡安、揖山兩昆季之勸,遂乃棲身苦庵,惟以《南華經》自遣。乃知蒙莊鼓盆而歌,豈真忘情哉?無可奈何,而翻作達耳!餘讀其書,漸有所悟。讀《養生主》而悟達觀之士,無時而不安,無順而不處,冥然與造化為一,將何得而何失,孰死而孰生耶?故任其所受,而哀樂無所錯其間矣。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繭自縛矣乎!此《養生記逍》之所以為作也。亦或採前賢之說以自廣,掃除種種煩惱,惟以有益身心為主,即蒙莊之旨也。庶幾可以全生,可以盡年。

餘年才四十,漸呈衰象,蓋以百憂摧憾,歷年鬱抑,不無悶損。淡安勸餘每日靜坐數息,仿子瞻《養生頌》之法,餘將遵而行之。調息之法,不拘時候,兀身端坐,子瞻所謂攝身使如木偶也。解衣緩帶,務令適然,口中舌攪數次,微微吐出濁氣,不令有聲,鼻中微微納之,或三五遍,二七遍,有津嚥下,叩齒數通,舌抵上顎,唇齒相著,兩目垂簾令朧朧然,漸次調息,不喘不粗。或數息出或數息入,從一至十,從十至百,攝心在數,勿令散亂,子瞻所謂“寂然”、“兀然”、“與虛空等也”。如心息相依,雜念不生,則止勿數,任其自然,子瞻所謂“隨”也。坐久愈妙,若欲起身,須徐徐舒放手足,勿得遽起。能勤行之,靜中光景,種種奇特,子瞻所謂“定能生慧,自然明悟”,譬如盲人忽然有眼也,直可明心見性,不但養身全生而已。出入綿綿,若存若亡,神氣相依,是為真息。息息歸根,自能奪天地之造化,長生不死之妙道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網頁】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使用【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並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網路。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