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中軍已經殺得熱火朝天,雙方的火槍手一排排倒下,誰都沒有後退。
一排排線列陣各自往前推進。
空氣中彌散著濃濃的火藥味,飄著青煙。
士兵們倒在地上,捂著傷口痛吟。
就這樣對射了一段時間,雙方的火槍手終於將距離拉近,開始亮刺刀。
雙方的隊形快速混在一起。
明軍在進入混戰後,迅速以十人一班,作為最小的集體作戰單位集結起來。
每一個人都爆發出全身的力氣,防守、掩殺、互相配合。
一支支小隊伍抱團,向四面散開,迅速開始擴大對建奴的衝擊面。
更要命的是,混編在火槍手裡的一部分重步兵也和火槍手一起推了進去。
在近身鏖戰的時候,不用想,重步兵是王者。
他們人數雖然少,但是這個時候,防禦力和近身搏殺都不是火槍手能比的。
這個時代的火槍手為什麼會有線列陣、空心方陣?
因為這些槍陣都是為了彌補火槍的不足,燧發槍無論是上子彈,還有威力、準心,都沒法和後世的槍相比。
所以就要集中火力,提高命中率、威力。
而一旦進入到近身肉搏,火槍手的陣型已經被打亂,即沒有鎧甲,也不擅長刀戰,當然沒法和傳統的重步兵相比。
這就是祖大壽為何要在中軍中配置一部分重步兵的原因。
只要用火槍打掩護,挺到近身肉搏,重步兵的優勢就會被擴大化。
如果單純的從兵種來說,按照崇禎在軍事學院的前火器時代論調,重步兵應該從大量的火槍手中淘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