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歷史上,明朝末年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年代。
為什麼這麼說?
難道是因為明朝末年真的人人貪生怕死,人人貪汙腐敗?
還是明朝真的氣數已盡?
並非如此。
就說正統歷史上,明末還真有不少想做點實事的人,例如盧象升、孫傳庭這些人,再例如鄭崇儉、熊文燦這些人。
可為什麼好端端的大明朝,卻偏偏就這麼亡了呢?
王朝滅亡的前夕都有一個現象。
什麼現象?
真正辦事且有功勞的人得不到認可,甚至被排擠,被打壓。
而那些不幹活,只知道搞人事鬥爭的人,卻佔據了重要位置,他們也不是沒有真才實學,就是不用在正途上,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出發。
什麼叫一切都以自己的利益出發?
就是看見別人立了功勞,怕威脅到自己,就想天方設地法去陷害、排擠。
搞破壞本身比搞建樹要容易,真相還沒有準備好,謠言已經傳播千里。
這些人上位,掌握了話語權,久而久之,即便有真才實學想做些事的人,也不敢了。
恰好,正統歷史上的崇禎朝,就把這個現象演繹到了極致。
所以啊,穿越過來的張凡,是十分警惕這種現象的。
例如東南那些仕子,別看他們沒有在朝堂上,但他們卻掌握了東南一帶的輿論權,不幹正經事,又喜歡找存在感。
崇禎為什麼要定建軍節?
因為大明朝計程車兵地位太低了!
就說軍戶,被繫結世代為軍戶。
你爺爺是軍戶,你爸爸就是軍戶,你也得是軍戶,你兒子、孫子都是軍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