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夫的話聽聽也就算了,他身在朝中,訊息靈通,說不準這是他自己的意見還是從旁人那裡聽來的。
中規中矩,科舉官一般都是這種出路。
後來科舉盛行於世的時候,劃分的更為細緻。
三甲會進入翰林院供職,多數都屬於清流官,陪著皇帝宴飲玩樂,邀得聖寵之後,前程遠大。
而且那時科舉官已然掌握了朝堂大權,所謂的清流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翰林院出來的科舉官會得到當今這些進士難以望其項背的支援。
身份政治在那個年頭已然盛行的不得了。
大家見了面,敘的不再是家世,而是你是几几年的進士,位在幾等,座師,房師為誰,同年之中又有哪些名人。
這些問題回答出來,那你的派系以及所持的政見,誰是朋友,誰是政敵也就基本固定了,這就是後來的清流,至於他們是清是濁,你自己琢磨吧。
………………
科舉之事至此告一段落。
聲勢不大不小,最為引人注目的其實還是京試之前那場論辯,在關西文壇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之後波及南北。
論辯的內容涉及眾多,文人們聽聞此事,有樣學樣的開了不少文會,論政之風漸起。
朝廷以及各地官府的開明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宣傳,這在唐初是極為難得的一件大事,用後來人的話說,就是鞏固了大唐的統治云云。
至於大唐第一批進士的誕生,貴族文人們最為關注的還是他們的去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