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處於代北之地,自古就是中原與草原的交界之處。自隋以來,定襄雖名義上還屬於中原治下,實際上卻早就劃歸給了東西突厥內戰後來歸附的那些突厥貴族們。隋初,沙缽略可汗率四十萬鐵騎南侵卻敗於隋軍之後,沙缽略死後不久,突厥分裂為東西二部,沙缽略的侄子啟民可汗歸附隋朝,在娶了安義公主和義成公主之後,隋帝便讓啟民可汗一族遷到了陰山以南的白道川附近放牧,休養生息,現如今的定襄的大利城,其實就是啟民可汗在原先的大利廢墟上修建的東突厥牙帳,楊廣即位後北巡,還在此撫慰啟民可汗。
東突厥與隋朝最交好的那段時期,東突厥人曾一度內遷,甚至有貴族一直遷到了馬邑以南的樓煩郡,直到太原北面。
對於中原人來說,中原與草原的邊界是在定襄陰山以北的古界線。而對於不少突厥人來說,他們一直認為,草原與中原人的邊界是在雁門關,甚至有些人認為草原與中原的邊界是在太原與樓煩的邊界。
因為定襄一帶長期是屬於漢人王朝有意隔離出來的無人緩衝地帶,因此定襄與馬邑的大片土地,實際上早就是不設防的地區。也正因如此,定襄郡內的一個戰略要點,一直是被漢人所放棄的。
在陰山中段,有一條著名的山道,名為白道。
白道,位於陰山山脈中段,因其色白而得名。它不僅是控扼陰山南北的咽喉要道,也是沿陰山東去或西行的必經之地,不論是古代還是今日,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由定襄出發,北上大青山,從壩口子向北,經過河槽約二十里到達壩溝,漸隨山勢的增高,抵達蜈蚣壩上;再東行不足兩裡,便可見山溝東岸有一段白色石灰岩構成的山樑,高出地面一丈餘,寬約十丈,南北長百餘丈,其顏色灰白如石灰,這便是著名的白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