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渾象,渾儀相對簡單一些。就是數個圓環套在一起,各代表子午、黃道、赤道等,每個環上都標有各種座標和刻度。
中間有一根或是兩根用來觀測天象的窺管。如果李承志廢點心思造兩塊凹凸玻璃鏡,或是用無色水晶磨兩塊安上去,這玩意就是天文望遠鏡。
說簡單一點:渾儀就如劃好的經緯線的地球儀,將天空分成了一格又一格的區域。候星郎想看哪一顆星,拿渾儀往天上一比劃就能在最快的時間裡找到。
北京的首都機場就立著這麼一座,但詭異的是那東西的簡介下面講的卻是渾象的功能,說是用滴水漏刻能演繹天象……李承志上大學的時候不止一次想打電給首都機場,建議他們配副漏刻試一試,看能不能轉起來……
這兩樣都是中華的瑰寶,便是從東漢的張衡算起,也要比外國發明類似儀器的時間早好幾百年。
比這更早的時期,應該是戰國,中國已經觀測出一年是365.25天,也就是《四分曆》的由來。比後世實行的公曆一年只多11分鐘。
還有更神奇的。《周髀算經》,也就是寫勾股定理的那本,成書大概是戰國中期,其中寫到:
北極左右,夏有不釋之冰……這說的是南北極。
中衡左右,冬有不死之草……這說的是赤道。
北極之下,從春分至秋分為晝,從秋分至春分為夜……這說的極晝和極夜。
這當然是人家算出來……看到這幾句的時候,李承志恨不得跪下來朝那本書磕個頭!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