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533章 不識大體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也不知是事有湊巧,還是心有靈犀,與長安音訊不通的徐州彭城,稱帝前夕的吳王劉秀,竟也曉有興致地與人議論起“新何以亡”的大命題來。

但相比於第五倫謀劃已久,一環扣一環的輿情調查,劉秀這份過新之思,只是因為他在彭城遇到了一個人。

“孤當年身在太學,早聞桓公之名,不曾想桓公竟避亂於淮南,若非桓公族侄桓春卿為議郎,告知於孤,孤險些就要與大才失之交臂了。”

能讓劉秀如此禮賢下士的,便是大名士桓譚,桓譚在老家沛郡被赤眉俘虜,淪為牛吏,又因病與弟子劉盆子等人分離,留在淮北,幸虧有同行的儒生拼死幫他,設法渡過淮河,進入劉秀控制的淮南。

桓譚就這樣輾轉於江淮之間,病養了一年多才稍稍好轉,等能自己走動了,他聽說第五倫已稱帝,橫掃北方,尋思著去投奔,卻在渡淮時遇上了逃難到此處的族人,同屬於龍亢桓氏的族侄桓榮,他年紀小小,卻已經投奔劉秀,做了一個“議郎”,兼著縣令的活。

於是桓譚便沒法隱匿身份北歸,而被侄兒一封上奏叫劉秀知曉,被劉秀請到彭城,成了座上賓。

桓譚見識廣博,且與第五倫關係莫逆,這是他被劉秀重視的主要原因,但劉秀給桓譚的第一印象亦極好——比桓譚初見第五倫評價其為“鄉里之士”可高了去!

本以為劉秀以昆陽之戰起家,又是南陽土豪,為人或許武斷倨傲,豈料一見面,卻是彬彬有禮的儒王之相。他不僅對五經略通大義,即便在這天下未定之時,亦手不釋卷,每到一處,都投戈講藝,息馬論道,博得士人喜愛。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