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545、暴風前夕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稍後修改重複的部分。)

而一千兩百粒黍米將重量分為十二份。

一份為一銖,二十四銖為一兩,十六兩為斤,三十斤為均。便可以確定重量。

如此。

只需要確定一個“黃鐘”,便可以推算出所有的度量衡,而且每個時代的不同,當時的黃鐘也會跟隨後天的氣候發生變化,度量衡也會有所調整。

從度量衡到律法,我們文明的一切標準,都是天人合一的!是從一而出的!

是因地制宜的!

“黃鐘長九寸,是後天之黃鐘,你那個……長三寸九分,是先天之黃鐘。”在《呂氏春秋》中記載,黃帝令伶倫作律。

其中所記載的黃鐘之長是三寸九分。

伶倫在製作成功之後,又製作了十二根律管,這才是後天的十二律,先天的黃鐘之宮,是最初的那根三寸九分的律管。

而當時的三寸九分是多長,後世根本無法得知。

因為……

先有音律,才定長短標準。

所以,後世之人明明知曉三寸九分就是先天黃鐘之宮,卻無法知曉其真實長度,而後世的黃鐘長度,無論是《尚書》記載的九寸,還是《史記》記載的八寸一分,都只是根據歷代傳下來的音準,以節氣調整後,人為定下的。

九為極數,九九八十一,也是極數。

黃鐘之宮,律呂之本,定位極數是對的,倘若音準是對的,那麼其餘十一律,還是度量衡,都是最因時制宜的標準。

可問題在於,音不準,連環相為宮都做不到,指導生活生產都勉強,這種連後天黃鐘都是有謬誤的,更別談確定先天黃鐘之宮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