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直了腰板,笑著捋了捋鬍鬚,已然是鶴髮童顏、仙風道骨,身上的衣衫還是守陵人那破破舊舊的,可是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大相同了。
老人家和多年前收文以寧為徒的時候,並無大分別。
彎腰下去將文以寧扶起來,墨隱老人看著自己的這個弟子笑了笑:莫說是文以寧,這天下、江湖之中恐怕沒人會相信,隱天閣的閣主墨隱老人會願意在京城隱姓埋名,做了文家的一個守陵人。
“師傅你為何會——”文以寧心中有千般問,可是才問出口就被墨隱老人用手勢給阻止了,墨隱老人看著文以寧,臉上露出慈祥的笑意,拉著文以寧一躍而起,在林巔一個曲折的跳躍,就消失在了夜空之中,帶著他離開了晉王的控制。
只是,墨隱老人帶著文以寧去的方向,卻是京城。
“師傅,京城去不得,京城裡面到處都是炸藥,會……”文以寧慌了神,對著墨隱老人說出實情。
“為師知道。”墨隱老人對著文以寧笑,卻換了一副嚴肅的臉孔看著京城的方向,長嘆了一口氣,繼而告訴了文以寧這麼十多年來,為何他要一直在京城之中守著文家祖宅。
墨隱老人此生只收過三個徒弟,大徒弟孫傲客是隱天閣的閣主,二徒弟文以寧,小徒弟段宏。
孫傲客是他自小帶大,並教會他武功,只是孫傲客心性不定,武功同強、統御江湖並非是他的願望,他希望能在京中擁有自己的勢力,更左右皇權。利用隱天閣在江湖上的情報,威脅在朝官員以達到他的權欲。
深知此人不可託付門派大事,墨隱老人於是開始隱居雲遊,並且在十餘年前遇見了文以寧,那時文以寧的身體不大好,正適合練就他的武功青山觀雪和廣袖、流雲。
“所以當年師傅您就看出來我命中有劫難,會被太子凌與樞看上,所以才想要我選擇,讓我跟著您離開嗎?”文以寧插口問道。
墨隱老人看了文以寧一眼,笑著搖搖頭、有些痛心疾首,“以寧你想多了,老夫又不是修道之人,怎麼會能夠未卜先知。當年我那麼說只是想要騙你離開文家,可惜偏偏你這個小子認死理,怎麼騙、怎麼嚇唬都帶不走,老夫只能作罷。”
文以寧目瞪口呆,哪有這麼隨意的師傅?
搖搖頭,墨隱老人依舊是一臉嚴肅,“你小子認死理,我只能另選一個繼承人,可惜再也找不到和你一樣適合又能繼承老夫青山觀雪和廣袖流雲的人了。”
“可是……”文以寧忽然想到什麼,“若真是如此,那麼,那時候我向師傅求救,師傅你應該求之不得才對,為何最終沒有來得及救我?”
“冤孽啊、冤孽!”墨隱老人痛心疾首,“我曾受過別人恩惠,成了忘年交,好不容易老夫想盡辦法讓他中舉得了官位,卻不想他又被人冤枉,全家都死於非命——我只好再去救下故人之子,陰差陽錯,卻沒能阻止你入太子府。”
“那,這個故人之子就是我的……師弟段宏?”文以寧問。
墨隱老人點點頭,想了想又復嘆氣道:
“可惜我墨隱老人縱橫江湖,所收的三個弟子盡然都不盡如人意。你大師兄此次是做得出格了,老夫也不得不出來清理門戶。只是老夫年紀大了,以寧——你看你有沒有興趣……”
文以寧仔細地看了看墨隱老人,然後義正言辭地拒絕:
“師傅,我看您身體很好,而且,我當年練武只是為了強身健體。這麼十年來我在宮裡過的是什麼日子您也看到了。我不想要再到江湖上去過那種勾心鬥角、打打殺殺的日子。”
“你這孩子!”墨隱老人瞪了瞪眼睛,一本正經地說道,“江湖上可好玩了,再說了你的武功可以平步天下,還有隱天閣為你撐腰,有什麼不好,當個武林盟主難道不比當個男太后快活?”
“如果當武林盟主真的快活,”文以寧一點不怕,眨了眨眼睛卡按著墨隱老人,“您為什麼不自己來呢?”
逆徒,都是逆徒。
十年前不能坑蒙拐騙說服還是個小孩子的文以寧,十年後,墨隱老人再一次說服失敗。大徒弟不成器,二徒弟刁滑,墨隱老人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看來只能退而求其次,看看三徒弟——能不能上當受騙……呃,墨隱老人的意思是,能不能繼承他的衣缽。
☆、第六十六章
文景九年秋,晉王在佔領了京城、緝拿了叛黨凌與樞的一個月裡,將京城所有的宅邸翻了個遍,可是沒人知道這位在蜀中的王爺在找什麼。
在秋天的最後一天,晉王突然帶領自己的輕騎軍隊出城,之後又垂頭喪氣地返回,對著天下宣佈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
身為和帝嫡親次子的凌與權,也就是寧王顧詩心,其實並非和帝以及章獻皇后所生。他的生母乃是芸太妃沈氏。
這個訊息如同驚天炸雷,更像是文景九年末早到的冬雪。今年的雨季來得早,冬雪也來得早,裹著厚厚的貂裘靠在河山閣的樓頂,文以寧有些不可置信的看著面前的那些卷宗。
前些日子,墨隱老人將他帶到這裡,沈鈞給他看了這些卷宗。文以寧才知道,外頭瘋傳的流言並非空穴來風。晉王,或者說三權首領早就知道這一點,而自己的父親也一定是同和帝達成了某種協議,才會答允在彰明十一年的時候,登上三權中的太傅一位,剷除外戚張家勢力,最後與彰明一朝同歸於盡。
和帝一朝有兩位沈姓妃嬪:
其中一人乃是和帝的父皇的宮妃,嫁與老皇帝封為妃子的時候不過十五六歲年紀,那年老皇帝病歿又無中宮皇后,和帝繼承皇位,便將父皇宮中剩下的嬪妃封為太妃、太嬪。
此女因此得以晉封太妃之位,封號“芸”,以其小字為號。
原則、若是宮中女子再有收到龍幸,年紀又輕的,都該送到上元殿出家修道為先帝祈福,萬萬不該以十六七歲的年歲,得以封為宮中太妃。
沈鈞說,和帝與芸太妃無意中相遇,情愫暗生,所以才動了手腳將芸太妃留在宮中。
另一人邊是和帝自己的嬪妃沈氏,後來和帝死後、凌與樞繼承皇位,此女就成了芠太妃,為寧王黨徒,和衛奉國交往過密。
直到今天,
文以寧才明白過來為何芠太妃死前要說那句她是要為她報仇,才明白為何她說她死之後,還有後繼之人,更明白了為何芠太妃在章獻皇后主權的後宮中,是如何能夠生存下來的。
芠太妃這是為自己的姑母報仇,凌家皇室欠他們的——和帝喜歡溫柔的芸太妃,又和章獻皇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