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弘旭之後,那些對晼晚不能生的猜忌也就不攻自破了。早兩年,因為胤禟都當了阿瑪,而胤禩比他早成婚兩年都沒傳出訊息,少不得有人想把女兒送進八貝勒府,晼晚懷孕,也是見縫插針,但胤禩一概不應,晼晚也不可能給人機會,如今有了兒子,夫妻倆感情更是上一層樓。
弘旭也是小兩口一起帶的,胤禩很有覺悟,帶孩子也相當有一套,尤其斷了奶之後,弘旭竟然黏他這個阿瑪更甚於她,叫晼晚可是氣壞了。
“這有什麼好氣的,”胤禩好笑,“這是你兒子,又不是別人”
“那我在家裡辛辛苦苦地照顧他,你只是有空才帶一帶,他竟然一天到晚想著阿瑪,我能不氣嗎”胤禩在的時候就黏他,不在的時候也咿咿呀呀地指著胤禩給他做過的小玩具,晼晚心裡可是不得勁。
“那以後你帶兒子?”
“不行,又不是我一個人的兒子,你也有份”
“那不就得了,”胤禩吧唧地親了她兩口,“兒子是想咱們兩個一起,你不在家我一個人帶他,他也是一直惦記你,我不在,他惦記我不也正常”
晼晚聽了這才好受多了,她沒想這麼多,光顧著生氣去了,原來她不在的時候,兒子也會惦記她,那他惦記胤禩,也是應當的,不然豈不白帶了。
胤禩見她想通,也終於鬆了口氣。在他心裡,兒子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到底還是晼晚。
他也沒想到會對晼晚這麼珍視,當初娶她也是皇阿瑪的旨意,婚前兩人其實幾乎沒有見過,也不是沒有機會,只是他時間不夠。很小的時候就知道他沒有顯赫的母族,但他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只要他加倍努力,無論是皇阿瑪的關愛,還是爵位,其他兄弟有的他也會有,還能讓額娘以他為榮。
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他根本沒有時間顧著去兒女私情,皇阿瑪說什麼成婚便什麼時候成婚。
所以也是成婚之後,他才算真正認識晼晚,她有很多面,溫柔的時候像水,熱情的時候像火,該有的主見不缺,也可以好好的交流,符合了他對自己福晉的一切幻想,關鍵,她還生得這般美麗,誰又能不為她動容。
胤禩並不覺得男子好色有什麼過錯,但若過於多情,那才是真正的傷人,所以從未想過要妻妾成群,但他也不得不承認,若是自己的福晉不盡人意,他也未必能一如既往。所幸的是,他的福晉是晼晚。
又吧唧地親了兒子兩口,把兒子放回搖床裡。
晼晚道:“小傢伙長得太快了,要過兩個月這床估計睡不下了”
“嗯,過一陣再做個新床,再大一點,他也該搬到自己院子裡住了”
天天伺候他吃喝拉撒真的有點累,但要真的讓兒子搬走,晼晚又有點捨不得。
但也知道再捨不得總有一天也會長大成人,成家立業。就像自己一樣。
時光苒苒,一晃弘旭都快四歲了,八月康熙又帶了一眾阿哥去木蘭圍場,不過這次胤禩被留在了京城,替他處理政務。如今康熙和太子的關係愈發緊張,尤其發落索額圖之後。
索額圖本是最早追隨康熙的人之一,康熙帝原本對他很信任,委以重任,使他很快達到了人臣的巔峰。但也是物極必反,索額圖位極人臣,又是太子胤礽的外叔公,自然賣力為太子打點關係。但是康熙還在位,而且自認還是鼎盛之年,大凡帝王,沒有一個不貪戀權勢的,沒人情願將皇權拱手讓人,哪怕繼任者是自己的親生骨肉。索額圖的所作所為,自然讓康熙恨之入骨,於是乎,索額圖被鎖拿,清點罪狀時,說他將太子教唆到自己的對立面,使他們父子兩個反目成仇,最後甚至被活活餓死於幽禁之所。
處置索額圖之後,康熙或許以為他和太子的父子關係可以回到最初,但最終的結果卻是父子感情漸行漸遠。
這次出巡塞外之行,便發生了一樁震驚朝野的大事——康熙要廢太子。
這事的起因本是最小的十八阿哥胤祄在路上突發疾病,病情來勢洶洶同燒不退,御醫也束手無策,才八歲的胤祄就這樣夭折了。康熙如今很喜歡這個兒子,胤祄夭折,康熙幾度悲痛欲絕,但他認為隨行的阿哥們都無動於衷,把隨行的阿哥們都痛罵了一頓。尤其是太子被他責備的最慘,認為他毫無對幼弟夭折後的悲痛憐憫之心,更甚者懷疑太子心中不再敬重自己這個皇考,幾度斥責了太子。
直郡王胤禔也趁機向康熙報告了太子的許多不良表現,說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撻諸王、貝勒、大臣,以至兵丁,“鮮不遭其荼毒”,還有截留蒙古貢品,放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敲詐勒索屬下等。
這些報告,很多是不實之辭,但是康熙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並非是為太子的暴行所氣惱,更多的是不滿太子的越位處事。他認為皇太子的行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恰又發現胤礽夜幕降臨後在自己幃幄外窺視,認定他居心否測,怒極之下決定廢太子。
九月十六日,康熙回抵京城,將胤礽幽禁於鹹安宮。
而對太子之位覬覦已久的皇長子胤禔見胤礽被廢,以為自己當太子的時機已到,於是積極活動,大有捨我其誰之意。
康熙很快就察覺到他的野心,嚴加斥責。
皇三子胤祉又於十月十五日奏稱胤禔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於廢太子胤礽,致使其言行荒謬。康熙大怒,令革其王爵,終身幽禁。
康熙覺得因儲位空虛,才會有這般事端,決定把缺位補上,以堵塞諸皇子爭儲之路。他有心要復立廢太子,於此期間,對廢太子胤礽多加詢顧,常有召見,與臣下的言談中也不時流露出欲復重立之意。逾數十日,估摸著滿朝文武皆瞭然其心,於十一月十四日召滿漢文武大臣,令眾人於諸阿哥中擇立一人為新太子,惺惺作態,言:”於諸阿哥中,眾議誰屬,朕即從之”
誰想事態的發展並沒有按照他的預想,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揆敘、王鴻緒等為首的朝中重臣,皆保舉八阿哥胤禩為太子,令康熙大感意外,道:”立皇太子之事關係甚大,爾等各宜盡心詳議,八阿哥未曾更事,且其母家亦甚微賤,爾等其再思之。”
次日,康熙復召諸王及大臣,屢言於夢中見孝莊文皇后及孝誠仁皇后“顏色殊不樂”,令其備感不安。而廢太子胤礽經多日調治,瘋疾已除,本性痊復。言下之意,可復立之。康熙帝既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作如此言語,滿朝官員誰敢不從,唯諾諾是矣。十一月十六日,胤礽得釋。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下旬,康熙舊事重提,查問眾臣一致舉薦胤禩為皇太子事,重責佟國維、馬齊等人。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日,一切鋪墊停當,胤礽順理成章的重立為太子。爾後,康熙加封諸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俱著封為親王,皇七子胤佑、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俱著封為郡王,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禎俱著封為貝子。年長的阿哥里,只有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沒有加封。
對胤禩明顯是出於忌憚,而胤祥,廢太子期間已被圈禁,康熙沒有說明,但他和胤禎此前深受恩
龍,突然將他幽禁,明顯與廢太子一事脫不了干係。胤祥與太子關係不睦,如今又受他牽連,實在讓人惋惜。
平心來說,晼晚對太子的感官不差,對胤祥的印象也很好,可以說康熙這些兒子,個個都不差,但是為了皇位,很多弟兄之間天然就成了仇敵。
晼晚也問過胤禩,為什麼他要爭那個位置,就不擔心失敗,最後沒有好結果,他只是說,就算他不爭,最後也未必落得個好的下場。木秀於林,風必吹之。他這些年的表現,早就惹了人的眼,在廢太子一事中,他聽從胤禟的建議,已經摘得夠乾淨了,什麼張明德他連見都沒見,可復立太子之後,他還是受了皇阿瑪的冷落。
在康熙為廢太子一事回京之前,令留京的胤禩署內務府總管,可不久就奪了他的職,如今復立太子,也沒給他任何委派任何事務,空有爵位,沒有任何實權,不是忌憚、壓制,又是什麼。
晼晚怕他胡思亂想,便讓他家裡帶孩子,她出去忙生意的事。自從胤禟去了蒙古,京城的生意基本就交給了晼晚打理,晼晚的生意頭腦不比胤禟差,如意閣和君悅堂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分店開到了大江南北,說日進斗金也不誇張了。
等到胤禩回工部衙門任職,他也是一有空閒時間就帶著孩子們讀書寫字,胤禩愛讀書,但寫字是的弱項,康熙曾因不滿他的書法,早些年便讓何焯為他侍讀,並要他每日寫十幅字呈覽。
何焯博覽群籍,長於考訂。校勘古碑版最精。喜臨摹晉、唐法帖,所作真、行書,併入能品。他的作品被認為可與晉唐書法家媲美,與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並稱為康熙間四大家。
何焯於康熙二十四年即二十五歲時以拔貢生進京城,被尚書徐乾學、祭酒翁叔元收為門生。因秉性耿直,遇事直言辯正,因而常遭妒忌和中傷,徐乾學也對他漸生惡感。焯便上書徐,更求削去門生名義。從此,六次應考被排擠。
直到康熙四十一年,皇帝南巡,訪覓逸賢,經宰相李光地推薦,透過考試,被安排在南書房供職,賜為舉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第二甲第三名,賜為進士,又選為庶吉士。後來很快命侍讀八阿哥於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在貝勒府期間,與胤禩甚篤。康熙四十五年,何焯之父死,他回鄉奔喪,丁憂期間,將幼女何婧交由胤禩和晼晚照看。
所謂丁憂,也稱“丁艱”,朝廷官員在位期間,如若父母去世,則無論此人任何官何職,從得知喪事的那一天起,必須辭官回到祖籍,為父母守制二十七個月,期間要吃、住、睡在父母墳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並停止一切娛樂活動。
就是要報父母的恩,孩子出生三年內都離不開父母,時時刻刻都需要父母的照料,所以對父母晚年要盡心盡力,父母不在了做子女的也要時時想念他們,至少在墳前守孝三年。
三年,其實也不是指完整的三年。
父母去世十二個月以後,是第一年,第二年的第一個月,即第十三月舉行小祥之祭;二十四個月之後,是第二年,在第三年的第一個月,即第二十五月舉行大祥之祭;然後隔一個月,即第二十七月舉行禫祭,也稱除服之祭,然後守制結束。理論上的三年就到了。
現在何焯守制也快結束了,晼晚還真有點捨不得把何婧送走,何婧比弘旭大兩歲,如今也不過七歲,小小年紀,已頗有其父之風,不用督促,家中常常能聽到朗朗書聲。有這個小榜樣在,弘旭讀書也十分用功。
何焯官復原職之後,不久又被調往了蘇州,這次把何婧也一併帶走了,叫弘旭很是難過了很長一陣子。晼晚這才覺得,或許一個孩子還是太孤單了,與胤禩抓緊造人,一年後就給弘旭生了個小妹妹,叫樂筠。
弘旭當了哥哥以後,愈發像個小男子漢,每天乖乖唸書,還像模像樣地給妹妹講故事,晼晚在一邊瞧著,也覺得很有意思,等到樂筠五歲,也開始啟蒙,不懂的先問哥哥,哥哥不懂的再問阿瑪,中間直接跳過了晼晚,理由是她的字寫得實在不好看,叫晼晚也很無奈,為了不讓兩個小傢伙比下去,只能也跟著一起練書法,這一練就練了七年,弘旭都已經十七了。當年胤禩迎娶晼晚,便是十七歲,好似一眨眼,兒子都這般大了。
這些年,康熙沒有給胤禩封王,但朝堂大臣私底下都稱他一聲“八賢王”,因為漠西蒙古迴歸,胤禟功不可沒,被加封為和碩忠親王,康熙也不好過於薄待胤禩,也給封了親王,為廉親王。
胤禩算是沾了胤禟的光,晼晚問他介不介意。
“怎麼會,”他比誰都清楚,九弟忠的到底是誰。
九弟對他情深義重,他也願無條件與之信任。
漠西蒙古準噶爾部迴歸,康熙還是採取一貫的聯姻政策拉攏人心,這一次是策妄主動上書,為長子求娶胤禟的女兒兮涵。
兮涵出嫁,胤禟也再一次離了京。
過後不久,康熙到暢春園避暑。
自二十六年二月二十二日,康熙第一次駐蹕暢春園後,就非常喜愛這座風光秀麗的御園。當年就來園居住四十四天。從此,年年都來暢春園居住。尤其是五十年後,偏龍江南佳麗,不斷的徵召大批江南年輕貌美女子到暢春園伺候,一年中絕大多數的時間也住在這裡。
在駐蹕暢春園期間,幾乎每天都要在澹寧居聽政理事,處理各類政務。
天色晚了,康熙看完奏摺,懶洋洋仰倒在龍椅上,眯起眼,梁九功看他的表情,知道是想女人,上前道:“萬歲爺累了一天。不如早點歇息,萬歲爺想召哪位妃嬪伺候,奴才這就讓人準備去。”
“你覺得誰合適?”康熙反問。
“密嬪娘娘性嫻溫柔?”自從十八阿哥薨,萬歲爺對這位多有彌補,倍加龍幸,密嬪婀娜多姿、小意溫柔也算合皇上的意。
“朕難道只能由她一人侍寢?”康熙沒好氣地訓著梁九功。
梁九功自覺倒黴:“是奴才多嘴了!”
康熙不說話,梁九功只好端著盤子去請康熙翻牌子,宮裡又進了幾個新人,下面的人都是些人精,知道萬歲爺喜歡江南美人,就有大把的江南美人送上來。
康熙翻了牌子,結果又是魏嬪,梁九功忍不住咂舌。這魏嬪生得確實是美,性子也是德蘊溫柔、溫婉賢淑,是萬歲爺最喜愛的型別,當初李煦給送進宮時,乃是遠近聞名的蘇杭第一美人。只是梁九功覺得年紀似乎大了點,而且沒有纏足,原本萬歲爺召幸一次以後也沒提過她,梁九功都沒把她當回事,誰知道一直惦記著,這些年來盛龍不斷。
那密嬪娘娘為萬歲爺生了三個阿哥,五十七年才被封為密嬪,而這位承龍不到三月就被封為貴人,不到一年又被封為魏嬪,要不是沒能為萬歲爺誕下一兒半女,不然這份位還得往上提。
這一段時間,康熙都是招的魏嬪伺候,魏嬪不管有多恨他,但還是忍耐,極盡地逢迎。
康熙也不知道是不是吃不消,竟染了一場風寒。
天亮的時候,廉親王終於來到澹寧居門口。
他不是一個人來的。康熙駐蹕暢春園時,護軍營需自京城輪班
前往。護軍營乃禁衛軍之一。營兵選八旗滿洲、蒙古兵的精銳者充當。專司警蹕宿衛、諸門的啟閉和鎖鑰傳籌等。這回來的營兵,都是精銳中的精銳,更是胤禟早早為胤禩訓練好的親兵。
“開門,我要侍奉皇阿瑪起身”胤禩淡定地吩咐。
內侍宮女沒一個敢攔,便是梁九功都軟了腿。
康熙在內殿聽見聲音,揚聲道:“怎麼啦?”
“皇阿瑪不要急,兒臣來向皇阿瑪問安”胤禩帶著這麼多兵馬出現,康熙也嚇出了一身冷汗,任誰都惜命,尤其是皇帝,不然也不會為了延年益壽,服用所謂的長生不老藥,連文治武功的唐太宗也不例外。
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夢,希望自己能長遠的活下去,因為活著就能享受至同無上的皇權,死了就什麼也沒有了。康熙也不例外。
“你這個逆子,沒想到我千防萬防,還是被你鑽了空子”
“皇阿瑪不是一直以來都覺得兒臣會要逼宮,如今兒臣做到這一步,也算是了卻皇阿瑪一樁心事”胤禩冷冷地道,也無意再表演什麼“父慈子孝”的把戲,“還請皇阿瑪下詔!”
“你!”康熙氣得渾身發抖,“你終於露出真面目了,這麼多年,裝模作樣,朝中大半朝臣都被你籠絡了去,你眼裡還有朕這個皇帝,眼裡還有倫理綱常嗎?你這孽子,你這樣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東西,大清交到你手上,將永無寧日!”
“這就不勞皇阿瑪費心了,皇阿瑪老了,也該享清福了”
“孽障!當年你額娘把你生下來,就該把你掐死!”
“皇阿瑪是該悔不當初,就不該把我額娘選進宮,我額娘在宮裡這些年,過得是什麼日子,皇阿瑪過得又是什麼日子,我大清自開國起,還沒有皇阿瑪這般會享受的,皇阿瑪下了詔,還可以安安穩穩地做您的太上皇,繼續享受皇帝的尊榮,又可以免於國事的困擾,頤養天年,不問朝政,對皇阿瑪來說,難道不是好事?”
康熙氣得更要吐血,捂著胸口靠靠在床上大口喘氣。
魏嬪給他順氣,也勸他,“皇上消消氣,其實臣妾覺得八阿哥說的也不無道理,您現在身子骨不及從前了,朝堂上的事反而越來越多,皇上苦苦撐著,臣妾都替您擔心”
眼下這個情形,他還哪有選擇的餘地。
“玉璽取來,朕下旨,將皇位禪讓給你。”強勢了一輩子的康熙彷彿瞬間老了十歲。
“謝皇阿瑪成全。”過了一會兒,胤禩手下就送來了一份諭旨,上面的字跡竟與他的筆墨一般無二,康熙看得越發心驚,什麼時候,這個兒子的字已經到了這般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要是不配合,殺了他也能奪去他的皇位。
胤禩確實做了這個最壞的打算,在九弟的夢裡,皇阿瑪於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他的死也是疑點重重。
十一月六日在南苑聽取胤禛、隆科多等人彙報通州查勘糧倉一事時“久議方散”,七日就宣稱“偶感風寒”,卻始終沒有任何治病的活動與記載。
十一月九日,命令胤禛去南郊祭天,胤禛以“聖躬不豫”為名推辭不去。十日,又一日三次派侍衛進入皇阿瑪寢宮,以後又每日不斷多次派侍衛進入,直至十三日晚皇阿瑪猝死。最後是胤禛應詔入承大統,所有人都不信,只有隆科多一口咬定,康熙臨終,是召了他到御前,接受顧命,傳位於四阿哥胤禛,並有遺詔為證。
隆科多早已投效胤禛,二人關係甚為親密,其口述不能為信,然遺詔上卻是康熙字跡,哪怕仍有疑慮,苦於沒有證據,只得尊胤禛為帝。
胤禛以書法見長,模仿康熙的字跡,也未必沒有可能。尤其尤其他明明是這般的惜命,既然病得這般重,如何沒有召來任何太醫為他診治。
胤禩懷疑他並非壽終正寢,也從中獲得了這個靈感。
這一道聖旨發下去,胤祺、胤?、胤禎等人是立刻就跪下,只有胤祉、胤禛還有些不可置信,但有康熙的詔書為證,又有梁九功、魏嬪等人證,尤其那護軍營的統領魏景軼,乃魏嬪的嫡親弟弟,他的話,很有說服力,任是再不甘心,也只有乖乖地跪下。
胤禩登基,尊養母惠妃為皇太后,已故生母衛氏也被追封。榮妃、宜妃、德妃均為太妃,可以隨親子出宮頤養天年。榮妃只有胤祉一個兒子,自然去他府上。宜妃有胤祺、胤禟兩個兒子,但胤禟出門在外,就去了胤祺府上。德妃有胤禛、胤禎兩個兒子,胤禛為長,但她去的反而是胤禎府上。胤禛與她關係疏遠,也沒有計較。
胤禩即位後,為避名諱,眾兄弟本應諱“胤”字,但胤禩並不看重這些,下旨免了這項事宜。
除了封賞有功之臣,眾兄弟都有所封賞,胤祉、胤禛、胤祺、胤禟,早已是親王,不能再進爵。其他兄弟,胤佑、胤?、胤禎為親王,胤祹為郡王,胤禑、胤祿、胤禮為貝勒,胤祥也被胤禩釋放,將他加封為貝勒,委以重任。
安郡王嶽樂的爵位也被重新冊封為親王,並將爵位世襲罔替的制度明確頒行。稱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這個殊榮可不是人人都有。
大清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一般情況下,因恩封爵位者多屬世襲遞降,一直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
因為功封王爵者才可以世襲罔替,因皇后的關係,加封安親王無可厚非,竟直接封了個鐵帽子王,瑪爾琿怕睡覺都要笑醒。
這麼多兄弟,雖然封了親王的不在少數,但只有胤禟和胤禎封了鐵帽子王。
胤禟子孫世襲忠親王之爵位,胤禎子孫世襲毅親王之爵位。
胤禟出使俄羅斯,並不代表兩國休慼與共,相反,彼得皇帝野心勃勃,一直對大清領土虎視眈眈,胤禟不能坐視不理,胤禎更是主動請纓,請求出徵。在俄國頻繁侵犯漠西蒙古時,便是由胤禎帶兵前去增援,他整頓軍務軍紀,雷厲風行,是個難得的將才,康熙交辦的事情,無論鉅細,均良好完成,康熙時不時在奏摺中加以讚賞。如今胤禩登基,對胤禎更是恩龍有加,胤禎也感恩報德,與胤禟同度配合,默契十足,也立下了不世之功,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無可厚非。
但安親王這頂“鐵帽子王”,真的就讓人有點摸不清頭腦,安親王在世時,也立了不少功勞,但康熙在位時都沒有加以褒獎,時隔多年,竟然還能獲得如此殊榮,讓人怎麼想都同皇后有關,暗忖莫不是皇后吹了“枕旁風”。
原本,因新帝后宮空虛,只有郭絡羅氏一個皇后,不少大臣上書,請求選秀充實後宮,胤禩讓晼晚操辦選秀事宜,卻不是為了充實後宮,而是為了挑選太子妃。
他只有弘旭一個兒子,登基不久就冊封弘旭為太子,而且弘旭正好成年,也該要為他賜婚。好在胤禩也算是個開明的父親,樂意讓他自己挑選
自己中意的姑娘。
但最後,弘旭誰也沒瞧中,倒是因何焯回京任職,無意中與何婧再次相遇,得知何婧並無婚配,一定要娶何婧為太子妃。
何婧比弘旭大兩歲,年近二十,這個年紀,就算選秀也不在年齡之內,更何況何焯並不是八旗中人,乃是純正的漢人,朝堂上自然反對聲一片,但胤禩一直覺得滿漢一家,力排眾議,讓弘旭得償所願。
胤禩雖然性情溫和,但並不代表沒有主見,他早就意識到所謂的八旗制度諸多弊端,只是一時間難以改善,但冊立一位並非出自八旗,更不是八大家的太子妃,也算是敲醒他們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