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2580章 名硯之首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白鈺又笑,道:“個人建議,當務之急找個木匣子將它裝起來藏在家裡,別擱辦公室了。你這幸虧沒碰到懂行的,否則人家會想嚯羅書記好氣派,練毛筆字都用端硯,那送禮的話出手不能低……”

“慚愧慚愧!”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羅翝忙不迭先拿報紙將硯臺層層包裹好鎖進抽屜,感嘆道,“無知者無畏啊,差點鬧國際笑話。”

白鈺這才說:“硯材跟玉一樣源於石卻不是石,玉有玉脈,硯有硯脈,因而採石是制硯最重要的環節;端硯石不抗震,從古到今必須手工開採,不能用機械,否則會導致整個石層開裂,所以有‘端石一斤值千金’的說法;開採時要象醫生把脈一樣找準石脈,不然容易浪費上好的硯材。對於端硯五大名坑裡的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經常是整個石壁都不成材,還得先一塊塊鑿掉,再根據石脈走向找石源,有時要深挖四五十米,過程中隨時有塌方、石崩危險……”

“噢——”羅翝似聽說書,眼睛瞪得滾圓。

“開採的硯材並非都能制硯,須經過篩選後分等級,純淨無瑕者為特級,以下依次為甲級、乙級、丙級等等;然後將有瑕疵、裂痕、爛石、石皮、頂板底板等統統去掉,只剩下‘石肉’。接下來還有十多道複雜的工序,包括設計、雕刻、配盒、磨光、鋸石、圍璞、磨璞、光身、雕花、打磨、染墨、褪墨、上蠟、褪蠟等等,全過程都是手工,一旦失手便成為廢品,而對於端硯來說最大的問題還在於硯材。早在宋代由於官方民間對硯臺的喜愛導致瘋狂採掘,端硯石材已面臨枯竭,到了明代五大名坑陸續封坑直至清代都沒有開採記錄,民國以來雖有少量開採但數量微乎其微,可以說端硯硯材是用一塊少一塊,故而收藏價值逐年攀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