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信中寫道:策破橋蕤,已至平輿,合陳、梁之兵,計步騎四千餘,並城內守士,眾六七千,布兵,四五千耳,策意自引軍西出沈亭,渡澺水西襲上蔡、吳房,以斷布退路,動其軍心,事如成,敢請將軍取張遼,陳嚴陣於葛陂,以脅布側翼,然後策回師進擊,與平輿並攻,或可殲布於城下,縱不能,亦可解平輿之圍,迫布南竄。愚計如此,未知將軍意可否?
沈亭在平輿的南邊,春秋時是沈子國之地,戰國末年,有沈子國後人名沈郢者,有高行,秦拜為相,然此人堅辭不就,築亭水濱,遊釣遊身,他所建之亭,便被稱為沈亭,後來又演變成了地名。這個沈亭算是平輿周邊較為出名的一個地方,所以孫策直接在信中寫了這個地名。
許仲已經決定不在汝南耗費兵力,那麼對孫策的這個謀略自然也就無甚興趣。
只是,雖無興趣,要想拒絕,總也得有個理由。
理由不太好找,因為孫策的這個謀略很有可行性,既然有可行性,那麼該怎麼拒絕?
許仲想到了一個藉口,他給孫策回書,寫道:都尉計謀誠高,然以吾見,與其拔上蔡、吳房,何如候李文達迴音?吾前日復遣使者,往見文達,備述以徐、豫之威德,再勸他從附討布,文達如肯從,則郎陵即能斷布軍歸路,適時吾與都尉、文達三路併發,破滅呂布,反掌之易。
李文達,即李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