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疏勒官員並沒有感覺驚訝,他們雖不是遊牧政權,遊牧部族的生活方式卻知道得很清楚。對於突騎施所謂的全盛時期並無羨慕,只有同情。為什麼要轉場三千里?因為人丁繁盛,牛羊成群,乃至草場承受不起。幾十萬牲畜過境,不消幾日百里牧場就被啃得乾乾淨淨。一年轉場百次,不得喘息,這簡直是受罪吶,生而為人的樂趣何在?
李嗣業思慮片刻,得出的結論卻是,這簡直是超低的軍事成本,一次遠征僅僅相當於一年轉場。
農耕民族的軍事成本包括,動員,調集糧草、徵募兵丁、選派將領、臨戰參訓、然後還有朝堂爭論不休,呼叫國庫半年的賦稅,一場戰爭足以使弱國傷筋動骨。
也許作為一個將領的終極目標,不止是取得勝利,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戰爭成本。
就如漢初時期,匈奴南下劫掠,長安人心惶惶,群臣不寧,漢武帝幾次北伐匈奴皆傾舉國之力遠征。但到西漢後期陳湯、甘延壽兩個邊將竟不透過皇帝就能對匈奴發動戰爭。等到東漢時,對外戰爭基本已經維持在州郡的範圍內。這其中不只有匈奴勢力衰退的原因,更深層的原因是漢朝的軍事制度經過百年發展,軍事成本已經維持到很低的程度。
低成本的軍事制度也意味著對戰爭的耐受力越強,況且軍隊的強弱與成本幾乎關係不大,兩宋時期軍隊甲冑精良強弓勁弩成本夠高吧,但該弱還是弱,導致每一場對外戰爭就是一場國難。古往今來,擁有低成本軍事組織的一方通常佔據著主動權,在心理上也存在優勢,而且永遠不會有“輸不起”的情況。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