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預料得很正確,跟吳國會盟完畢的晉君姬周帶著下軍和新軍經由衛國返回,途中來到了衛國都城“朝歌”。
這個“朝歌”是不是殷商的那個“朝歌”嗎?是的,但是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朝歌”並不是殷商的首都,而是作為一座陪都。
實際上,殷商時期的地名很少,開啟地圖能發現有著密密麻麻的“商”來作為地名,後面再加上一些數字。每一個數字都代表著殷商的政治中心在移動,一段時期就換一個地方。
現代有很多人拿“演義”當正史在看,也就是將小說的內容給當了真。這些小說大多出現在有明一代,當時的作者可沒有網路資料能查,寫小說的人一般也是非常窮困潦倒,很難找到正兒八經的史料。
那麼,有明一代的小說家是根據自己個人所知道的歷史,加入了多種元素在創作作品,相同的地名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能夠原諒的吧?
在那一部《封神演義》中,作者許仲琳認為“朝歌”是殷商最後的都城,並且帝幸自焚在了城樓之上。
生長在殷商時代的人會很嚴肅地說:其實當時並沒有城樓這麼一種玩意。
即便是到了春秋中葉,諸夏各個列國在建造防禦設施依然沒有新增城樓,城樓到底是什麼時候出現則是很難考詢了。
晉君姬周和隨行四“卿”得到了衛國以孫林父為首一幫貴族的熱烈款待。
由於衛君衛衎親征齊國的關係,設宴的地方並不是在衛國的宮城,選在了孫林父的宅院之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