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中秦本紀記載:“昭襄王四年,取蒲坂。五年,復與魏蒲坂。”,蒲坂原指經過蒲州老城的一條長約十里的坡路。
這條長坂起於普救寺東側的峨眉嶺,經寺坡徑西直下黃河邊的蒲津橋,東西兩端高差約三丈,蒲州老城正位於坡中央的臺地上,因此,先秦時期人們把這座城邑稱為蒲坂。
“坂”通“反”,故蒲坂亦稱蒲反是以北周明帝二年改秦州為蒲州,“取蒲坂為名也”。隋開皇十六年,移蒲坂縣於蒲州東,在蒲坂故城置河東縣。大業三年,蒲坂縣併入河東縣。
武德元年於桑泉縣置蒲州,三年移治原蒲州城。領河東、河西、臨晉、猗氏、虞鄉、寶、解、永樂等縣。
蒲州境內的水利工程永濟渠始建於北周保定二年正月,當時的州民在蒲州城東開鑿河渠,導河水以廣灌溉,並命名為永濟渠,寓意為永久之利。
曲經城東,南入涑水河,把洶湧的黃河水分流入渠,“與水勢少殺”,緩解壓力,保障蒲津橋不為水毀同時仍可取水溉田,民頗利之。蒲州城東峨眉嶺地勢高峻,每逢大雨,水流瀉下直灌州城,因此,永濟渠還有排洪護城之便利。
由於李承乾的所攜帶的軍糧有限,安州的變故又把時間拖的很長,所以不得不在轉道蒲州,到那裡的軍倉補充下軍糧。
這個軍倉始建於貞觀二年,而為了方便來往的運輸,還特意將它設在了黃河邊上,其目的就是藉助蒲州北連洛水、無定河、汾河的水路優勢向北方戰場輸送軍糧。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