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張維賢還是過了過嘴癮,他沒空親自前往喜峰口、薊門創死范文程,而朱由檢也沒有真的把豹房裡的白象拉出來。
范文程一入喜峰口就自己帶上了枷鎖,把大明放在了道德的制高點之上。
當然,這不是朱由檢不創死范文程的理由,大明皇帝也不是那個很注意自己名聲的人,不殺人的理由是他現在手中的這份奏疏。
這份奏疏,就是那本沒寫完的天下大權當統於一的奏疏,這是一個冗長的計劃表一樣的奏疏,詳細的講解了黃臺吉應該如何一步步的收攏權力,最終集權力於一身,登上皇位。
而且已經實現了一部分,比如說削弱三尊佛的權力。
“厲害呀。”朱由檢握著手中這本奏疏,沒有立刻殺掉范文程,而是選擇見見他,正是這封奏疏。
努爾哈赤死後,留下了和碩額真的制度,來平衡朝中的勢力,進而達到了一種一汗三貝勒八旗主的局面。
比如在朝拜的時候,三貝勒和黃臺吉可以一起向南面坐,接受其他貝勒和朝臣的叩拜之禮。
而這種局面,在范文程看來,是極其危險的、不確定因素極多的一種制度。
為此,范文程對於權力的收束,第一步就是以團結旗主,應對大貝勒為首的三貝勒。
賞不出之公家,罰必入之私室,有人必八家分養之,地圖必八家分據之,即一人尺土,貝勒不溶於皇上,皇上亦不容貝勒,事事掣肘,雖有一汗之虛名,實無異正旗一貝勒也。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