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和,素來都是恥辱的一種象徵。
很容易被扣上一頂漢奸走狗賣國賊的名聲,兩宋歲幣一直為人所詬病。
就是因為有人覺著,這是民族的恥辱。
明末,可憐的崇禎皇帝面對內憂外患的破爛攤子。
國內反賊成燎原之勢,邊關後金又有寇邊。
積貧積弱的大明王朝面對兩面作戰的窘迫境地,崇禎的想法是攘外必先安內。
和後金求和,以換的苟延殘喘的時間先收拾國內的反賊勢力。
然後待得國內局勢穩定,再和後金幹仗。
當時的建奴皇臺極,其實也是一心求和的。
因為在皇臺極眼裡,他後金不過是一隻螞蟻,面對大明這頭昏昏欲睡的大象偶爾咬上幾口還可以。
一旦咬急了眼,對方暴怒之下分分鐘一腳踩死你。
就在雙方準備在友好的氛圍中準備和談的時候,文官集團跳出來堅決反對。
誰求和誰就是漢奸走狗賣國賊,畢竟大明王朝錚錚鐵骨,不賠款、不議和、不和親、不割地。
就這樣,眼看著差點起死回生的大明王朝,最終走向了滅亡之路。
求和,是暫時的。
石小凡的求和,也只是暫時的。
這次出兵有很多未盡事宜,契丹早已為宋遼開戰一直在準備,而大宋則是倉促而就。
結果到了戰場,弊端頻顯。
石小凡自己,也是過於高估了火藥的威力。
他以為有了火器就可以無敵於天下了,實則不然。
大明朝的火器蓬勃發展,甚至出現了神機營專門以火器為主的軍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