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這一年從三月起,大江南北就只有一個字“旱”,動輒三四個月,甚至五六個月不雨,歷史上,這一年是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的崛起之年,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大旱導致千百萬百姓失去生計,千百萬百姓就成了流寇們源源不斷的兵源。
這些流民成了壓垮大明的最後根稻草。
從四月初,陸續有一股股流民就開始在陝西,河南、北直隸等地流動著,他們背井離鄉,沿街乞討,希望能夠活命。不知多少人在這路此淪為餓殍,也不知多少人死地逃荒的路上。
易子相食、賣身葬父更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所謂的少數幸運兒也是淪為了奴婢,更多的是淪為餓殍,或是變成盜匪土寇,將來僥倖活下來的又變成了李自成大軍中的一員。
其實大明並不是說一直對他們視若無睹。大明一直都有賑濟流民的傳統,國初朱元璋在各地設有養濟院收容災民,養濟孤貧殘疾無依者,設義塚掩埋遺屍,永樂年間,朱棣也在各地設立飯堂賑濟流民。明朝中葉以後,同樣也是遍設粥廠,賑濟災民。不過這種仁政到了明朝末年,隨著朝廷國庫越來越困難,也就有心無力了,即便是朝廷擠出幾千兩、幾萬兩銀子,可對於千百萬流民而言,這麼點銀子不過是杯水車薪罷。
或是餓死,或是造反。
似乎流民只有這麼兩條路可走,至少在歷史上,他們只有這麼兩個選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