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看了眼光幕顯示。
【算力分配】:網路0.5,自動化1.3。
這1.3個算力目前是完全用於支援電腦執行。
“比我腦子還聰明,肯定執行流暢啦。”楊哲心中吐槽。
15分鐘後,安裝完畢,顧樹遠端重啟了一下電腦。
“應該好了,你開啟試試吧。”
“不用,你繼續用聯網的方式給它安裝軟體環境和錢錢的程式吧。”楊哲說。
顧樹雖覺詫異,但還是照辦了。
隨著安裝的進行,虛擬電腦內的獨立儲存空間在不斷拓展,腦力不但要維持其運作,還要消耗來製作儲存空間。
楊哲感覺到,這個虛擬世界裡所製作的任何物品,都是消耗腦力生造出來的。
也就是說,腦力,算是通用的建築材料,以及能源?
“好了!”
顧樹忙完最後一個步驟,將楊哲的電腦裝好了錢錢執行所需的一切。
楊哲注視著光幕。
他發覺了,系統裝入時有1點,錢錢裝入時又有1點。那些亂七八糟的環境和外掛似乎都不作數。難道是需要有一定規模的軟體才行嗎?
時空種子內部的資訊顯示,需要“創造性資料”才能獲得經驗併成長。
windows系統算。
錢錢也算。
還有什麼算呢?
“你需要接入這邊的區域網,協同運作嗎?”
顧樹問。
“試試看?”
顧樹調整了一下無線路由器,讓楊哲將新電腦連入這個機房的網路系統中。
資料在流動。
楊哲趁機改動了一下三大資源的顯示模式。
自從罐子最終碎裂,文明之基融入身體之後,他自己就相當於擁有了罐子的全部功能,可以任意變動自己眼前出現的顯示模式。
更改過後,資源流動被不同的顏色清晰標明。
大腦中流淌出藍色的腦力之泉,湧入總控樞紐光球之中,再被它均分到各個部門之中。
算力之線是幻彩色的,由光球與托盤上的數字生命共同提供,托盤上升起如煙似霧的幻彩光芒,彙總入總控樞紐,再分配出去。
黃色的資料之線則是在資料庫與大腦、網路介面三者之間流動。
黃線、綵線、藍線都連線到虛擬電腦中,為它接通能源與資料通道。
隨著虛擬電腦與區域網連線,黃色的資料之線在網路介面與虛擬電腦之間連通,資料開始了互相交換。
虛擬電腦中的錢錢開始執行,自動從網路中讀取它需要的資料,並與其他30臺電腦一起協同運作。
算力彩光從光球中降落下來,接管了整個執行。
錢錢開始了機器學習。
算力的彩光在托盤、光球、電腦之間縱橫往來。
“你電腦挺正常的嘛,不過為什麼不拿出來執行呢?”
顧樹透過網路連線檢查了一遍新電腦的情況,問道。
楊哲心說我也想,但我的電腦你又看不見。
他只能回答:“是我拿到的實驗樣品……見不得光。”
顧樹愣愣點頭。
搞定這些之後,楊哲又問了一些有關聯網的事情,並讓顧樹在自己的虛擬電腦內裝了協同運算的主控程式,這才揹著書包飛一般地溜了。
回到宿舍後。
“是時候來個複製大法了!”
楊哲以虛擬電腦為原型,試著製作了第二臺電腦。
第二臺電腦,完美複製了第一臺的外形與內容。
【經驗】:3/100
楊哲:“???”
什麼鬼,經驗不會變化的。
他把種子抓到跟前,又看了一遍它內部蘊含的資訊。
“創造性資料嗎?”
“也就是說,虛擬電腦是一種資料。我創造了虛擬電腦,它算創造性資料?但只有第一臺電腦算。”
“系統和錢錢也算……這麼說,只有大型軟體才算?”
楊哲想了想,決定不急,先做一套錢錢陣列。
他又複製了1臺虛擬電腦,每臺消耗了312點腦力。
一共弄出三臺後,他的腦力只剩1018點了。
楊哲趕緊將它們連線在一起,又讓網路介面接入宿舍WIFI。
三臺電腦接入了網路,以其中一臺作為協同運作的主機,開始了運作。
果然,錢錢的運算變得非常快。
這樣一來,不但小說的生成速度變快,其自身也能更快進步。
“在找到時空種子長大的經驗值之前,先賺點錢,解決一下我的實際生活困難吧,日子總要一步步過嘛。”
楊哲觀察著支援電腦運作的數字生命們。
它們還行有餘力。
他心算了下,算力的最大負載應該是支援5臺虛擬電腦同時執行人工智慧。
明天補齊五臺就行了。
次日。
楊哲又補了兩臺電腦,令算力的負載達到極限。
“托盤上的數字生命也變了。”
楊哲將托盤拉到眼前檢視。
或許是因為支援人工智慧的運作對它們來說是一個特殊的挑戰,小東西們也慢慢朝著更有利於支援虛擬電腦以及人工智慧的方向發展。
和之前的資訊衝擊淘汰不一樣。
這次,是運算負載淘汰的模式。
它們的資料處理能力正在攀升。
甚至,開始了新一輪的分化。
出現了兩種新的類別。
一種數量極少,它負責判斷如何處理需求。
並將運算請求拆分為更小的分支,下發下去。
另一種數量較多,會協調其他三者的運作,同時傳遞運算請求。
再加上之前那種偏堅固的,以及偏運算的兩種,楊哲為這四種數字生命重新起了名字。
“領導者”、“協調者”、“守衛者”、“思考者”。
“這些小東西還算不上生命,卻有了生命一樣的集體合作行為,真有趣。”
楊哲饒有興趣地觀察著這幾十億數字生命。
他將它們的運算能力壓榨到了極限,每時每刻,都有幾千萬的數字生命破碎消亡,但隨即又有更優良的數字生命替換補上。
自從分化為四種類型後,數字生命的總算力再度提升。
如今的可支配算力為2點。
待小說資料讀取完畢,楊哲就關閉網路,將1點算力用於托盤的日常維護與數字生命的自身運作,剩餘2點算力全部分配給虛擬電腦。
在強大的運算能力支援下,三臺並聯的“錢錢”程式開始了高速的機器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