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刪劇情了。】
【你想重看一遍刪改過後的劇情就從56章開始。】
【不想重看就從63章開始。】
【我只能說,對不起,犯文青是我的錯。那段劇情確實沒必要。我刪了差不多3章的篇幅。】
“我明明模擬的是PC的連線協議……嘖,果然不行嗎?”
楊哲有些失望,他可以控制著網路介面模擬出連線協議,卻無法把自己的大腦模擬成一臺實際存在的電腦。
“糟糕,碎裂的預感又來了。”
楊哲皺眉,一想到模擬現實他就有預感,可他還不打算貿然決定這個方向。他有預感,模擬現實方向消耗巨大,為了製作這個功能,一定會耗盡剩下的所有罐子資訊。
現在罐子只剩6釐米了,看起來就是一個花盆底,簡直令人傷感。
他放棄了,對顧樹道:“沒事了,測試失敗,你斷開吧。”
顧樹關了無線區域網,轉而連上計科院的WIFI。
兩人在一起聊了會天。
顧樹指著電腦螢幕感慨道:“我現在唯一的樂趣就是琢磨改進錢錢的演算法,以及研究元胞自動機了。”
螢幕上,生命遊戲正在執行,好多黑色的小圖案在網格中不斷閃動。
楊哲感嘆:“這些小東西看起來真像是生命啊,一秒一枯榮的。”
顧樹點頭,“對,很像,但它們只是因為外界規則而像生命,實際上並沒有生物那樣的組織結構,只是一種模擬。”
“我好像有點思路了,”楊哲出神地盯著變化的圖形,”老顧,把生命遊戲的資料都給我看看。”
楊哲不走了。
他在機房裡看資料直到夜晚關門。
10點,楊哲踏著月色,走在回宿舍的路上。
他的心裡湧動著新發現的激動。
“生命遊戲,是一種模擬,是用計算機指定的規則去模擬生命的變化。”
“我也應該模擬生命的進化歷程,製造一批如同生命遊戲的網格結構那樣的微小結構,讓它們經受資料的衝擊,接受淘汰。”
“對資料承受力強的,活下去,一代又一代地篩選,直到它們變得越來越強。”
“我不能創造生命,但我可以模擬生命的進化過程!”
“為它們設立兩類規則,其一,自由組合形狀,其二,唯有耐久度高以及運算力強的形狀才能被保留下來。”
次日。
楊哲花了大半天時間,構思好了整個自動化單元的設想。
晚上的時候,他開始製作了。
隨著意識的控制,資訊碎塊中的一部分從罐子內飛出來,開始了急速的融化與擴張。
不多時,一個半透明的正方形托盤出現在了楊哲眼前。
這個托盤足足有四平米大,很薄,甚至還可以拉得更大更薄,反正都不是實際存在的事物,不受應力限制。
楊哲並沒有把全部的資訊質料都投入進去,而是將大部分邊角料留在了外圍,轉而在托盤中生成他能構想的最小的微粒。
不論是托盤,還是微粒本身,都自然而然具備資訊處理能力,因為它們本來就是自動化裝置的一部分。
又讓微粒擁有彼此連線的能力。
一開始,楊哲為了方便起見,只設定了三種最簡單的形態。
三微粒並聯,二微粒並聯,單獨微粒。
把它們洗混,隨機分佈。
用類似於生命遊戲的規則,讓它們像積木塊一樣,彼此分離,結合,演化,生成諸多不一樣的形態。
托盤上不久就出現了一百多組微粒組合。
他將網路介面的流量開到極小,只有1KB/秒,讓資料流衝擊托盤。
托盤上的微粒們紛紛炸裂。
它們太小了,一點點資料就能讓它們破碎。
楊哲沒有放棄,而是製造了更多的不同形態,繼續把資訊流量開到儘可能小,去衝擊托盤。
或許是因為他的感知能力,他能夠看見資料的流動影像。
藍色的光幕從網路介面處傾瀉而出,像水流一樣衝過整個托盤。
資料流量一次開關,會發送一部分資料到托盤上進行處理。
它們如果能夠一次性處理完成,就不會碎裂。
無法處理完成,則看其自身的穩定性。
穩定性高的結構,就算無法一次處理完資料,也要衝擊幾次才會破碎。
能活下來的微粒組合方式,就複製一些備用,不能活下來的,就自然消亡。
如此一來,活下去的微粒組合,資訊處理能力都比沒活下來的要強。
優勝劣汰,自然能夠選擇出那些能夠在資訊衝擊下存在更久的組合體。
這樣,就無需楊哲自己主觀塑造形態,而是讓這些小小的微粒在一代又一代的優勝劣汰中自然篩選出更好的個體。
慢慢地,托盤上積累了一些雙T字交叉形態的微粒組合。
楊哲複製了很多份雙T字交叉的微粒組合。
再稍微增大流量。
雙T字們也紛紛滅亡。
可他已經在資料庫記憶體儲好了這些微粒組合的圖案,很快就又複製了一堆。
複製的時候,他特意為它們增添了一些特殊的變化,例如這邊多一個微粒,那邊少一個微粒。
資料衝擊再次來到。
一次洗劫過後,特殊的雙T字幾乎全滅。
“還剩一個?”
楊哲觀察著它。
這些微粒的大小都是肉眼完全無法看清的,但身為托盤的絕對控制者,楊哲可以看清其上面的任何變化。
這個活下來的雙T字結構不是單純的平面圖形,而是在製造的時候,不小心被楊哲在連線處多加了一個向上的微粒,導致它具有了立體形態。
“和我在顧樹那裡見過的生命遊戲圖形不太一樣了。”
有了立體,就有了第三個維度,網上搜索來的生命遊戲規則不再有效。
楊哲思考,他不能以簡單的規則去限定這些微粒的生長,而應該以資料的衝擊為生滅條件。
他刪除了之前的規則設定。
彩光籠罩托盤,賦予其自行運轉的能力,楊哲為托盤設立新規則:
其一,一次資料衝擊後,未被消滅的微粒組合,可以將自身複製兩個。
其二,在複製的過程中,有5%的可能性會出現複製錯誤,生成異構體。
其三,兩個微粒組合相遇,有10%的可能性會交換其部分組織。
設立完這三條可以自動進行的規則之後,他再次發動資訊衝擊。
衝擊每秒一次,每一次,都造成了大量的微粒組合毀滅。
偶爾有一些微粒組合存留下來,都自動產生了兩個複製體。
漸漸的,托盤上的微粒從十幾個變為幾十個,再變為上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