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官員:“這座廟宇竟然好好的,瞧著香火竟也不弱。”
“承化寺地勢高,地基堅實,逢此大難,這裡也收納了不少百姓,有貧苦百姓亦有富業之人,燒香拜佛祈求上天的自然香火不滅了。”明淮身後的當地官員摸不清明淮的脾氣,老老實實地迴應著。
“極好,”明淮頷首,視線在廟宇外停留稍許,“承化寺僧人如此,既顯慈悲胸懷,又救助了百姓。這裡到衙門外的糧鋪遠了些,讓人多送些米麵過來吧。”
“是,大人。”
數日的疲憊奔波,每到夜間,這座城池都會陷入瞭然無聲的長久寂靜。而月黑風高夜,最是適合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兒了,更是有許多信件往來,在黑夜的掩飾下,被送到各處。
明淮將從瞿都來的信又看了幾遍,上面的寥寥幾句話近乎被他拆分咀嚼瞭解透徹了,最後他將信紙靠近燭火,在它將要燃盡之時扔進了端硯內。
天災不能為人所控制,即便明淮到餘江郡這麼久,也僅僅是控制了災情並保證百姓們不再捱餓且無家可歸,大雨仍在連綿不絕的下著。
明淮站在窗前看著漫過地面的積水,問身後的暗衛:“他確實說了就在四日後?”
“屬下不敢欺瞞,那位的確說是四日後,且說明日會派他的弟子前來襄助。”
“嗯,”明淮伸手接屋簷滴落的雨珠,看那源源不斷的雨珠聚在手心,再毫不留戀的滑落,“明日早早派人去接著,退下吧。”
夜色愈發濃重,明淮轉進一間房,從內裡上了鎖後,又是一夜未出。
瞿都,攝政王府也是燈火通明瞭一夜。簡青川寅時快過半才從書房出來,他面色有點奇怪,既有些擔心更多的則是欣慰。
回到簡府,赫連清嬛還在等他,就著燭火為簡青川縫製外袍,見他披著月光回來,忙放下手中的活計,讓婢女把冷好的綠豆湯端來,她拿著團扇慢悠悠地給他扇風去熱。
“攝政王說什麼了麼?”自從小兒子與蕭肅相認之後,雖然蕭肅那裡一直沒甚動作,赫連清嬛也敏感了許多。
簡青川安撫地拍了拍她的手,“跟小澤沒甚關係,攝政王有意隱瞞,就不會有旁人知曉此事,他也不會反悔,是旁的事兒,認真說來,與小酒有關。”
“怎的又與小酒有關了?”赫連清嬛心還沒放下,又因為他的一句話提了起來。
簡青川笑而不言,今夜在攝政王府密談的事過於重大,且還不知短短數日能否實現,只能先瞞著妻子,但是他意味深長地說:“小酒沒歡喜錯人,攝政王是個值得託付的,放心吧,不會有事的。”
正如簡青川所說,蕭肅所謀事大,簡青川很快能接受,是因為此事對小酒有利無害,然旁人卻不是這麼想的。
蕭肅的那些謀士們有的接受了,有的卻是暗恨不已,他們追隨蕭肅,大多是為了謀個好前程,然攝政王卻在走到這一步後,不僅表示對皇位毫不感興趣,還要為一個女人自毀前程,他們無法接受!
蕭肅只將他準備做的事情說了,最後眯著眼睛,嗓音認真且冰冷的警告了他們一番。他們最好不要動他的逆鱗,否則,不管是誰,蕭肅想著都會將那個人剝皮抽筋以儆效尤。
近來,小皇帝的處境實在算不上什麼好,德元帝駕崩薨逝是因昭成帝及其後,而現如今坐在皇位上的卻是昭成帝的孫子。一連數日,朝堂上都保持著詭異的氛圍,攝政王沒表態,誰也不知他究竟是如何想的,現在這個足以讓小皇帝退位的訊息都死死的壓著,委實不敢讓那些大臣們輕舉妄動。
並且,有著強大娘家的太后仍是護著小皇帝,攝政王又是維護著太后的,誰不知曉前段時間有眼瞎的朝臣以為太后與攝政王鬧翻了,出了些鬼主意,現在還不知在哪個地牢角落窩著呢。
蕭陌對人的情感最為敏感,朝堂上的話越來越少,好容易開朗些的性子也沒了,愈加陰鬱了,簡青川因著身份的原因不好與他相談,蕭肅又是個除了對雲靨和顏悅色外對誰都懶得言語的性子,最後開解蕭陌的差事就落到了雲靨的頭上。
然雲靨並未與蕭陌多說什麼,而是加緊了對他的督促,要求愈發嚴厲了,不僅常親自拷問他簡青川佈置的功課,更是常常詢問他一些朝政或是民事的看法。
雲靨此舉,反倒讓蕭陌平心靜氣下來,不再去在意那些朝臣隱晦又明顯的目光,認認真真的完成太傅佈置的任務,將那些挑選過來的奏章也一絲不苟的看完勾著硃筆。
見他總算沒再沉溺與不好的感官中,雲靨總算是鬆了一口氣,但她心裡也是疑惑著,不知蕭肅為何壓著這個訊息不放。
她還未來得及問,在某個即是平常又不平常的一個清晨,流月疾步跑過來對她說,現如今,整個大蕭都知曉德元帝駕崩的緣由了,現在僅是瞿都就有不少‘今上不配其位’的言語了,甚囂塵上,難以壓制。
雲靨一驚,還未來得及問蕭陌現如今如何了,就見蕭肅大步而來,待走到她面前後,衝她輕輕一笑,溫聲問:“小酒,你想回雲川嗎?”
“回雲川?”雲靨目光呆滯,回雲川啊,那是她做夢才會回去的地方,現在真的可以回去麼?
可是,為什麼蕭肅這個時候讓她回去?
幾日後,餘江郡出了一件大事,連綿數日的大雨在這一日突然停了不說,鬧起水災最厲害的餘江中心突然冒出來一塊巨大的石碑,有人看了碑上刻的字後,忙慌連滾帶爬的去稟報衙門。
明淮一早就坐在正廳裡喝茶,聽見護衛來報後,不慌不忙的放下茶盞,道:“知道了,本官這就去。”
作者有話要說:大概還有兩三章?晚安。
第99章 選擇(二)
明淮到餘江時,這兒已經被前來看熱鬧的百姓包圍了,這些日子下來,城中百姓大多都識得了這位讓他們在災時也能吃飽有地兒住的欽差大臣,忙給他讓出一條路來。
明淮頷首朝周圍百姓示意後,登上了早已準備好的船隻,朝江心而去。
從前幾日起,雨勢減小,今日更是一片豔陽天,餘江郡也不再如前段時日一般波濤洶湧,而是水面平靜下來,水位也逐漸降低了。
然即便再低,那麼一塊石頭能在江心露出小半截,那也是不得了的巨石了。
“這塊石頭起初可在此地?”明淮走近看了稍許後問身邊的當地官員。
“並沒有,以前餘江的水位可比現在還低許多,誰都沒見過這塊石頭,難不成是從別的地方衝過來的?”一個官員接話道。
另一個人摸著下巴說:“能將這麼大一塊石頭衝過來,那可真是不得了了,可是在餘江郡的主幹上游也沒見過什麼巨石啊。”
“既然出現在此地,還正在江心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