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華躬耕於厲山,漁於雷澤,製陶於河濱。
妘載躬耕於嶺南,漁於閼澤,制犁於南丘。
同樣的年輕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但目前來講,倒也說不上誰更幸運一些,畢竟未來無定。
妘載親自拉犁,妘缶帶著五十個族人離開,隨著告師使者前去進行祭祀洵山與柴桑的活動,這裡的人手一下子少了很多,而根據妘載前世對於天象氣候的熟悉,驚蟄很快就要到來了。
首先是最近的雷聲越來越響,萬物即將復甦,正所謂雷打驚蟄前,生意莫作忙作田。
地洞中出現了異動,偶爾會有認不清時日的蛙蛙從泥土裡鑽出來,冬眠的動物都在逐漸復甦,至於溫度,似乎嶺南的氣候比起前不久來說,開始逐漸的潮溼起來了。
雖然這片區域氣候屬亞熱帶,冬季特徵幾乎沒有,但仍舊可以從土壤的潮溼度,以及各種動物的行為判斷出準確的節氣日期。
還好,這裡的田種出來的莊稼都是自己的,不需要像中原一樣交付公糧給“朝廷”,這就是井田,說白了,這個“井”字中間的那塊田,是公家的地,周圍劃開八塊,八個人同時負責,種不好就是八個人平攤責任,該砍頭砍頭,該捅菊花捅菊花,就是“農業大鍋飯”。
所以井田又被戲稱“公田上白乾,其他地不算”。
但現在,赤方氏剛剛開始耕耘,說什麼農村體制改革,為時尚早。
田被開墾,耕耘的時候,妘載明確要求要按照“田壟”的模式進行種植,不要亂七八糟一大堆都放在一起種。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