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中旬,在臨淄王宮內,姬康正在聽著閣相稟報,齊地夏糧的收成情況
齊地夏收畝產很低,用新的度量衡來計算,平均畝產也就一百七十多斤,不到二百斤,相當於燕國如今畝產的三分之一。
《管子·輕重乙》河:“河淤諸侯,畝鍾之國也”。這就是說,齊地經過淤灌的肥沃土壤,產量較高,畝產一鍾,即畝產十石,也就是二百斤左右。
但是別忘了,這是齊地最好良田的畝產數。
不過這些也在燕國朝堂眾臣的預料之中。
要知道,隨著新式農具和新式肥料的推廣。經過十餘年的發展,現在燕國遼地的畝產都在五百斤以上,有的甚至高達六百斤。雖然是一年一熟,但是架不住畝產量高呀!
這還是十多年來,齊地從臨近的燕地引進了“石磨”,從而把粒食轉化為了麵食,大大提高了農戶種植麥子的積極性,從而也加大了麥子種植畝數結果。
麥子這種糧食產物,因為產量大,而且恆產穩定。這十餘年下來,已成為燕國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了,在眾多的糧食品種中,居於主導地位。
不過在齊地,夏收之後,還能再種一茬黍,也就是民眾口中的糜子。
如果在秋收之前,按燕國農部所推廣的種植方法,採用新式農具與新式肥料種植的話,齊地全年糧食的畝產量,達到或超過燕國的畝產量,還是能做到的。
聽完閣相魯仲連的稟奏之後,姬康心中還是很高興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