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國振知道,一兩件科技的推出,不可能立刻改變一切,就算他調集新襄所有的能工巧匠一起會戰,製造可用於五百噸級以上的船用的蒸汽動力系統,也需要兩到三個月的時間,一年不過是四艘船罷了,而且這還需要停止其餘的蒸汽機械生產。
故此,他定下的目標,是半年一艘船,然後就是研究所要加大技術工人的培育力度。
藉著這個機會,宋應星便向俞國振叫苦,說自己手中人手不足等等。說來說去,他就是看中了新襄初等學堂新一期即將畢業的那批學生。從崇禎八年開始,俞國振所辦的新襄初等學堂進入正軌,到如今是第六個年頭,當時入學的第一批學堂,現在已經學成。因為他們的教學內容中,僅僅有國文、數學、實學這三門,不需要分心去背對於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用處的外語,更不要去學習那些根本不能體現素質的素課,而且這些從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孩子本身的求知慾望也極旺盛,他們的成才率極高,有接近百分之五十都順利地讀到了現在,另外一半實在缺乏讀書天賦者,在三年級、五年級時也進行了兩次分流,避免他們不僅浪費時間,還破壞學風。
三年級時分流的多都進入各種工坊當了學徒,五年級分流的則優先加入虎衛——一般到了這個時候也都有十三四歲,能夠接受初步的軍事訓練了。
而且在部隊中。並不意味著放棄文化與技能學習,事實上全新襄體系的人都知道,最好的文化教師與技術工匠,全部在虎衛系統之中。到了這裡,名師更多。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