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恪的‘譯書換黃金’,只是當年阿拉伯君王那套的縮水版。
阿拉伯人是以黃金換書稿,陳恪卻是用黃金換成書。書稿和成書的重量,相差何止一倍?
雖然一本書的分量不一定,一個翻譯家一年的工作量卻是一定的。陳恪儘管還不知道,那些阿拉伯學者的效率如何,但知道後世翻譯大家傅雷自述‘初稿每天譯千字上下,第二次修改,一天也只能改三千餘字,幾等重譯。’
另一位翻譯大家草嬰,一年三百六十天,一時不輟,每天的翻譯速度也只有一千字。
那時翻譯的技術條件,和現在相差不大,傅雷和草嬰的水平,絕不差於這些阿拉伯學者。阿拉伯人又是出了名的慢性子,所以一年連翻帶修,絕對不會超過三十萬字的產出。
三十萬字印成書有多重,汴京書局有準確數字——以目前的紙質和印刷水平,就算加上書皮,平均是兩斤重。
因為市面上銅錢暴增,導致物價上漲,或者說銅錢貶值,兩斤黃金大概折錢五百貫……這一點,也是陳恪最受爭議的地方,人們普遍認為,滇銅入京,導致富戶大量丟擲貯藏的銅錢。雖然‘錢荒’得解,但物價也隨之上揚。陳恪發給阿拉伯人每月十貫的津貼,其實只相當於四年前的七八貫。
只是人們不理解,為何明明物價上漲、錢不值錢。但大家的日子卻似乎普遍好過了不少呢?政府的稅收也有所增加。也幸虧如此,陳恪才只背了個罵名。沒有遭到實質性的攻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