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把騎兵送上了絕路,而為了抵擋機槍,又發明了坦克,坦克可以成為了步兵的保護神,是憑藉著自己的裝甲的,坦克為了擋住比機槍更猛烈的火炮,就只能加厚自己的裝甲,而火炮,也會為了阻擋對方的鋼鐵洪流前進,不斷地改進自己的打擊裝甲能力,這個矛與盾的衝突,一直都在世界裝甲兵的發展史上。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矛一直都是佔有優勢的,也就是裝甲落後於彈藥。比如,一枚破甲彈對均質鋼裝甲的破甲能力,大約是它彈頭直徑的5到7倍。也就是說,一枚100毫米的破甲彈,可以穿透500到700毫米厚的鋼裝甲。
而在50到70年代的西方,基本還停留在使用傳統的單一鑄造鋼的水平,例如德國的豹1,正面裝甲僅有不足100毫米的厚度,美國的m60,也只有150毫米左右的厚度,而當時,對付對方炮彈的方法,就是機動。西方在70年代之前一直認為,機動性在坦克三大要素中要高於防護,因為當時的火控系統水平還很原始,對於高速機動的目標捕獲和跟蹤能力有限。而西方的發動機和傳動系統已經很成熟,但是,當電子技術,光學技術的發展之後,坦克的火控系統開始有了很大的發展,對付運動中的機動目標,開始有了很高的命中率,這樣,再靠著跑得快,已經不行了。
世界各國。都開始研究複合裝甲,所謂複合裝甲。就是夾心餅乾,在鋼板中間。加一層特殊的材料。蘇聯最先在t64上使用了複合裝甲。但是,其中最有成就的,還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英國。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