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是世界上較早現煤和使用煤的國家,至遲在新石器時代,我國就已認識到了煤的可雕刻性,用煤玉(也叫煤精,是一種質地緻密堅硬的煤)來雕刻成各種裝飾藝術品。近年,遼寧瀋陽市新樂遺址中出土了四十六件煤玉雕刻品,其原料就是採自今撫順西部煤田[1]。陝西寶雞也出土了一批西周時期的煤玉雕刻物[2]。
而就認識煤的可燃性功能來說,我國差不多從兩漢時就已知道了以煤作燃料。對兩漢時河南古滎鎮冶鐵遺址的掘,“現有一座窯的火池中現煤渣和煤餅,可能用煤作燃料”。[3]在河南鞏縣鐵生溝兩漢冶鐵遺址中也現了原煤塊、煤餅、煤渣[4]。從古文獻方面說,《水經注》引《釋氏兩域記》說:“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則火光,晝日但煙,人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鐵”(石炭即煤炭)[5]。《後漢書》劉昭注引《豫章記》曰:“縣有葛鄉,有石炭二頃,可燃以爨”[6]而關於此時期我國用煤的記載還有一些,因本文討論的重點不在此,故不具錄,上引二書均已佚。《釋氏西域記》據梁啟、岑仲勉考證為東晉釋道安所著[7]。《豫章記》則為南朝劉宋人雷次宗所撰[8]。若僅以上述兩書的成書年代來計,則我國至遲在兩晉、南北朝初期就已有了以煤鍊鐵和炊事的明確記載。可是,在此之後直至宋代的這數百年裡,有關我國用煤的文獻記載一直很少。至於考古研究方而,則除了現兩漢冶鐵用煤的遺址外,從兩漢以後到宋以前這段時期中均未現其它與煤炭有關的遺蹟。當然,將來利用考古和古文獻,我們肯定還會現一些此時期、或是更早一些時期我國用煤的情況。但是,我們可以說,宋代已是我國廣泛應用煤炭的時代則是沒有疑問的。為什麼我國在公元前後就已知道用煤作燃料,而要等到十世紀後半葉以後的宋代,社會生產領域才開始廣泛用煤?這是本文所將探討的問題之一。本文主要是對我國北宋時期的炭煤生產及其應用狀況從面上到點上的分析與研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