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永年和公韌從橫濱上了船,到了青島,又從青島僱了馬車,日夜兼程到了北京,進了北京城已是晚上了。八一中??文網w?w?w?.8?1z?w.?c?om公韌現,這裡比廣州城還要熱鬧,天橋小市場熱鬧非凡,街上店鋪、旅館、飯店一家挨著一家,馬車、洋車、小轎穿梭來往,達官貴人、貧民百姓、外國人,奇裝異服的少數民族看得人是眼花繚亂。
二人無心閒逛,就直接到了譚嗣同的府上門口。看門人攔住問:“請問客人從哪裡來?”畢永年說:“你就對譚嗣同說,故人來訪。”
不一會兒,一個年青人急急忙忙地迎上前來,老遠就拱著手迎接道:“家兄,家兄,兄弟盼您真是久旱禾苗如盼甘霖。”畢永年也客氣地說:“譚兄弟,哥哥也想你啊!”公韌想,這位譚老弟就是譚嗣同吧,只見他少年英俊,口齒伶俐,目光敏銳,一身正氣。
譚嗣同(1865—1898),漢族,湖南瀏陽人,1o歲時,嗣同拜瀏陽著名學者歐陽中鵠為師。在歐陽中鵠的影響下,他對王夫之的思想生了興趣,受到了愛國主義的啟蒙。他讀書務求廣博,好講經世濟民的學問,文章寫得很有才華。他對傳統的時文八股非常反感,在課本上寫下“豈有此理”幾個字。
1877年,在瀏陽與唐才常訂交,他又師塗啟先,系統學習中國的典籍,開始接觸算學、物理等自然科學。此後又到蘭州,在他父親的道署中讀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