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天聖四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事。
一位複姓司馬,單名一個光字的七歲男孩,在小夥伴落入大水缸時,沉著冷靜地抱起一塊大石頭,砸爛了缸,震動京洛。
從此,中華典故中多了一則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也給後世相聲小品留下了“司馬缸砸光”的繞口小段子。
從那之後一千年中,總是有些不服氣的熊孩子會說:這算什麼?要是換了我也會砸缸救人的。
然而從朱慈烺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卻是:那個落水的倒黴蛋一定是司馬光推下去的吧!
幼年時候的懵懂反應,直接表現出了朱慈烺的本性絕非良善之輩。真正善良的孩子絕對想不到那麼陰暗的幕後故事。等朱慈烺成年之後,這點萌芽也隨之發育長大,如果讓他給小朋友講砸缸救友的故事,他絕對會從收益角度來分析那個倒黴孩子落水的真相。
事實證明,司馬光的收益最大。
當然,也可能是司馬光把握住了機會。
那麼作為從小就聽這個故事長大的孩子,該學會什麼呢?
把握機會?
不,是創造機會!
大家都以為朱慈烺對七月份鼠疫捲土重來是有先見之明,卻都沒注意到那些遭逢鼠疫人家的共性。
那些人家非富即貴,都是官宦商賈之家。
而且,這些人家在上次太子募捐時,十分不給面子地拒絕不來,或者就是來了也沒捐銀子。
朱慈烺在崇禎面前悲天憫人地說要“培養善芽”,貌似豁達,但絕沒有放過這些人的意思。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