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唯親和用人唯賢。
是胡庭玉和胡不為之爭,也是法家和儒家之爭。
儒家認為法家粗鄙,殘暴。
而法家則認為儒家不切實際。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法家和儒家是當世兩大宗,早就融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無數的人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儒家主張“為國以禮”,重視道德教化在國家治理中的要地位;法家主張“以法治國”,強調把法律作為治國的重要手段。儒法兩家在治國方略的分歧,導致儒法思想的激烈衝突,這就是思想史上著名的儒法之爭。
這種爭論古來就有,其中最出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公旦和姜子牙的一段對話。
周滅商後,姜子牙被封在齊國,周公被封在魯國。
《淮南子·齊俗訓》上有一段二人受封后的對話。
姜子牙問周公:“何以治魯?”
周公道:“尊尊親親。”
意思是尊崇地位高的人,親近自己的親屬宗族。
姜子牙聞言道:“魯從此弱矣!”
周公又問姜子牙:“何以治齊?”
姜子牙答道:“舉賢而上功。”
意思是任用有才能的人,獎勵有功勞的人。
周公道:“後世必有劫殺之君。”
意思是這麼做,會出現大權獨攬的臣子,臣子大權獨攬,最終會弒君自立。
果然,齊國日益強大,但經24代便被田氏取而代之;魯國日益弱小,但沒有臣子篡位(其實魯國並非沒有篡位之事,只不過篡位弒君的都是周公的宗族後代罷了),至32代才亡。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mobvista.cc
(>人<;)